省政協委員、青島新視界眼科醫院副院長耿燕:
發展山東省城際通勤鐵路
構建便捷高效城鎮交通體系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6日訊 山東省是常住人口過億的人口大省,城鎮化率已超過60%。數千萬在城鎮上學、就業、生活的人口對便捷高效的城鎮交通體系產生了巨大需求。
省政協委員、青島新視界眼科醫院副院長耿燕認為,目前,山東省的城鎮交通仍以公交車、私家車等公路運輸為主,過度依賴公路運輸帶來的城鎮交通擁堵問題已成為山東近年來面臨的主要社會與民生問題之一。此外,隨著青島、濟南等城市規模的擴大,公路運輸或“每站皆停”的低速地鐵線路很有可能將無法有效滿足大城市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山東省縣域經濟發達,人口分布更為分散,大量聚集于中小城鎮中,也很難通過規劃修建地鐵解決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
耿燕表示,城際通勤鐵路實行“地鐵式運營,公交化發班”,相較于地鐵、公交、私家車等,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利用既有鐵路線路開行,可以有效節約成本,同時,通過新建線路和車站,也可以帶動沿線商業發展,獲得經濟效益。因此,加快運量更大、速度更快、覆蓋范圍更廣的城際通勤鐵路建設,構建圍繞膠東半島南部(青島—日照)等幾大人口密集區域的城際通勤鐵路圈,應當成為我省交通建設的重點之一進行推進。
為此,耿燕建議,可以保留并視情況加密既有線路的通勤鐵路運輸,同時研究居民居住與通勤規律,在有需求、有條件的區間內新建專用的通勤鐵路,線路及車站周邊按“TOD(公共交通導向型開發)”模式開發上蓋設施。要盡可能簡化乘降流程,在各車站設立專門的進出站口,實現“地鐵化”刷卡乘車。同時,根據市民通勤時間規律,開行“郊區小站”到“市中心大站”的定時定點通勤快車。在城鄉規劃中對車站周邊配套設施進行傾斜,做好各個車站的地鐵公交接駁與“P+R”停車場修建與管理,力爭構建好通勤鐵路車站周邊的居住生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郝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