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4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威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共同主辦的“感受精致城市——高端人才走進威?!被顒优e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多位院士組成硬核“智囊團”齊聚威海,對威海各方面優勢和發展潛力頻頻點贊,為威海精致城市建設建言獻策。
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忠一句“威海是我的家鄉”開場白,瞬間拉近了與會嘉賓們的心。現任四川大學教授的他,長期從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與高性能化研究,特別是在阻燃材料、生物基與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等領域取得系統理論和應用成果。這些年,王玉忠始終關注著威海的發展,對于家鄉的點滴變化,他念茲在茲。“整個城市更加開放、包容,充滿國際化都市的味道,全國文明城的創建更加彰顯了城市的文化內涵,重點產業集群式發展更提升了城市創新的氣質,‘千里海岸線,一條創新鏈’的布局越來越完善,我為家鄉的高質量發展感到欣慰。”王玉忠感慨地說。
同樣時刻關注威海發展的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焦念志?!巴?,是一個讓我不斷迸發靈感的地方。”多次來威海考察的焦念志這樣說。
把握新機遇,方能謀求新發展。威海海洋經濟的發力點在何處?圍繞“海洋碳匯”這一國際最前沿領域,焦念志侃侃而談。他認為,威海要充分認識得天獨厚的海洋自然資源稟賦,樹立時不我待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把海洋自然資源優勢轉變成藍色經濟發展優勢。
事實上,近年來,焦念志攜手威海藍色經濟研究院,利用南海新區豐富的沼澤濕地資源,正深入開展“海洋碳匯”技術研發,打造國家級藍碳科技創新管理平臺,建設國家藍碳示范區焦念志的知與行,正在藍色威海合二為一。
說得再多都不如眼見為實!九月的威海大地,正天藍水碧,花草飄香,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與會院士們兵分數路,先后對各區市企業進行考察調研。
焦念志院士與市海洋發展局分管同志對接交流后,又前往南海新區及藍色創業谷開展考察,擬在藍碳生態產業等方面開展相關合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與安然納米負責人開展深入對接交流;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何雅玲與環翠區寶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環翠區震宇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接交流……每到一處,院士們都仔細聆聽企業負責人介紹生產、銷售、技術等情況,察看企業研發的各類產品。
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王玉忠院士更是馬不停蹄,到威海泓淋電力有限公司對接交流,再前往文登深入細致調研,一路上越看越是欣喜,眺望著腳下這一片片沃野,王玉忠頗為動情地說:“我愿用我的所長,為新時代威海精致發展提供智慧、貢獻力量。大家一起努力,讓更多技術項目在威海扎根、發芽、開花、結果?!?(Hi威??蛻舳擞浾?李森/文 楊正 孫大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