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9日訊 當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剪紙與正月里的青島相遇,會有怎樣一番熱鬧?繼正月初四“迎冬奧”“玩藝”微市集開進安徽路16號的小紅樓美術館,這處青島知名網紅打卡地今天因為一場剪紙技藝的交匯而再度變得熱鬧非常。“虎虎生威”2022生肖剪紙名家邀請展系列年俗活動火爆開啟,國家級非遺民間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的金獎得主倪秀梅親臨現場,與本土剪紙高手交流切磋,一同“鬧新春”。小紅樓配上火紅的剪紙,再加上即將在正月十六在這里開啟的小小糖球會,象征壬寅虎年的紅紅火火。

“虎虎生威”2022生肖剪紙名家邀請展系列的年俗活動,由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青島市手工藝協會、小紅樓美術館承辦。展覽共展出了80位青島剪紙藝術家的近百幅作品,以及25位各地剪紙名家的30余幅剪紙力作。這其中,也包括倪秀梅的作品。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全國“十大神剪”獲得者,黑龍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第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金獎獲得者,哈爾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研究員,倪秀梅此番特別帶來了其代表作之一,以東北特色地域文化為題材的“東北風情”系列剪紙作品。這套作品將作為春節賀禮,贈予青島市手工藝博物館收藏。

2006年,倪秀梅正是憑借同樣的東北民俗題材剪紙《東北大豆香》,奪得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的金獎。活動現場,她與青島的剪紙同行們圍坐桌前,共同進行剪紙創作,現場洋溢著傳統佳節濃郁的喜慶氣氛。

身在東北,作為北派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倪秀梅特別告知觀海新聞記者,她的祖籍卻是在青島的即墨。自然地,傳承自祖輩的剪紙技藝中也就融合了當地的滿族風尚和山東地方特色剪紙風格,粗獷中有精細,精細中又透著豪放。
其實,剪紙這門傳統技藝從未停止過創新的演變,一代代手藝人不斷推陳出新,由過去的單色,到現在的點染、套色等等。剪紙的技法也日趨多樣化,不斷融入當代的藝術特色。倪秀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說老一輩人的手藝更多只停留在對動植物的傳統描摹上,新一代的剪紙人則有了更多生活素材和內容去挖掘和創意,剪紙的傳承一定是與時代發展同步的。

倪秀梅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能夠保留初入行時的那份純粹的情感的稚拙,又能夠在技法上不斷精益求精,追求精美。隨著閱歷的增長,她也有了新的目標方向,那就是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像齊白石的繪畫那樣,大道至簡,寥寥數筆,直抒胸臆。
倪秀梅也期望青島的剪紙同行們與她一同進步,能夠再上一層樓。她說,這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留和彰顯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創意。

據悉,正月十六到十八,在這處小紅樓院落里,還將舉辦一場小小的糖球會,屆時還將特邀青島糖球的“天花板”——高家糖球掌門人高士湘先生,為大家送上紅紅火火、甜甜蜜蜜的舌尖上的祝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文/圖、視頻)
責任編輯:王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