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虎勁足。
2022年2月10日上午,青島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在青島市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召開,分析形勢,部署工作。會議提出,要真抓實干,全面做好2022年“三農”重點工作。突出抓好守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持續深化農村改革、鄉村治理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等七大重點任務。
第一時間貫徹落實市委農村會議精神,2022年2月10日下午,青島市農業農村暨鄉村振興局長會議召開,總結2021年農業農村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動員青島市農業農村系統,深入貫徹落實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會議提出的七大重點任務,分析形勢、部署工作,推動各項工作迅速動起來,奮力干起來,以釘釘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實,確保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
作為觀察青島市農業農村工作的一扇窗口,青島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和青島市農業農村暨鄉村振興局長會議引人矚目。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對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同時,在世紀疫情和國際形勢雙重挑戰下,青島在新的一年如何繼續推動鄉村振興,同樣值得關注。
青島日報記者從青島市農業農村暨鄉村振興局長會議上獲悉,2022年農業農村工作圍繞高線、中線、底線,圍繞青島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七大任務,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具體分解為15項年度重點工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提升高線,即爭創一批全國制高點,推出一批代表青島農業農村發展水平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路徑的先進典型;夯實中線,即聚焦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抓好工作落地落實,讓廣大農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守牢底線,即要穩生產、保基本、固安全,當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

提升高線:搶占“四大制高點”,事爭一流,唯旗是奪
作為典型的“大城市、大農村”格局,青島全市10個區(市)中,7個是涉農區(市)。廣袤的地域、眾多的農村人口,為青島推動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空間。青島市農業農村系統將事爭一流、唯旗是奪,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爭創一批全國制高點,推出一批代表青島農業農村發展水平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路徑的先進典型。
具體到2022年的工作,將重點搶占“四大制高點”。
搶占齊魯樣板制高點。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3月8日參加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將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任交給山東。2022年,青島將集中資源、集中力量,以5—10個左右的自然村為單位,在青島市布局建設一批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片區,建設周期約為三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蹚出齊魯樣板的實踐路徑。
搶占融合發展制高點。2022年,青島將把產業融合作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出臺促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方案,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打造一批全產業鏈發展典型。探索開展“鏈長制”試點,以農業“金花”企業、龍頭企業為重點,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單項冠軍企業,以鎮為單位,打造一批十億元特色農業產業鏈。
搶占數字農業制高點。搶抓數字農業新風口,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健全數字農田、市場行情監測、智慧農安、智慧畜牧等應用系統,探索建設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打造國內一流的數字農業應用場景。深化省級智慧農業示范區建設,創建國家級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和省級智慧牧場,持續提升青島市農業智慧化水平。新建一批市級數字農業示范園,認證一批智慧農業應用基地,用數字賦能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把青島打造成中國數字農業發展的高地。
搶占品牌農業制高點。加強對“青島農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宣傳推介,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新媒介,開展全方位、矩陣式宣傳。實施雙“三品一標”提升行動,2022年內新增省級以上知名農產品品牌10個,新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70個,保持地標產品數量全國領先。
夯實中線,實施“六大行動”,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
所謂“中線”,即以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抓手,實施鄉村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攻堅、農業科技創新推廣、農村改革惠民、金融支農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六大行動,不斷抓好工作落地落實,讓廣大農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收獲更多“穩穩的幸福”。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2022年,青島市將統籌推進農村改廁、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開展村莊清潔、農村治亂、綠化美化等三大專項行動,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由“清臟”向“治亂”拓展,由村莊面上清潔向屋內庭院、村莊周邊清潔拓展,持續“扮靚”農村環境。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堅持片區化規劃、標準化建設、景區化提升、品牌化運營,2022年內完成20個省級、10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打造10個區域聯建、產村一體、農旅融合的美麗鄉村示范片,讓農村成為“城里人向往、農村人自豪”的好地方。
實施美麗宜居鄉村攻堅行動。堅持鄉村為農民而建,千方百計確保既定目標按期完成,只能提前、不能拖后。
實施農業科技創新推廣行動。建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強化農業科技集成推廣,組織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建設一批技術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培育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完善利益分配機制,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主觀能動性。要實施農機裝備提升行動,2022年內青島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5%以上。
實施農村改革惠民行動。穩妥推進國家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制定農村宅基地“一戶一宅”落實辦法,探索閑置宅基地收儲辦法和整體利用機制,加快推進平度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運營和成員管理制度,逐步實現村級自治組織和集體經濟組織獨立核算、分賬管理。制定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措施,實施好中央財政資金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力爭2022年內95%的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
實施金融支農行動。深入實施農業項目精準招商行動,按照在談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落地、落地項目抓開工的工作思路,簽約、落地、開工、投產一批鄉村振興大項目。做好金融支農的同時,加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提升整合比例和質量,積極推動財政支農資金穩步增長。
實施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行動。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推動萊西市省級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整縣提升,2022年內青島市再創建50家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規范提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積極開展示范合作社三級聯創。繼續實施農民教育培訓提質行動,完成市辦實事農民技能培訓2萬人。
守牢“五條底線”,當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
樹高千尺關鍵在于根系、高樓大廈關鍵在于地基。農業是整個社會經濟最基本的生命線,為“乘風破浪”的經濟社會發展兜底。2022年的農業農村工作,提出守牢底線,就是要穩住農業基本盤,當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
守牢穩產保供底線。2022年青島市目標是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00萬畝以上、產量300萬噸以上,將不折不扣完成。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2022年6月底前完成青島市新一輪建設規劃編制任務,2022年內建設高標準農田21.7萬畝。探索開展高標準農田工程質量保險試點,建立健全管護機制。加快推進市級種質資源庫和種子質量檢測中心建設,推動重點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進試驗推廣一批名特優新作物品種。持續豐富“菜籃子”,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確保蔬菜總產量達到600萬噸以上。穩定生豬生產,發展草食畜牧業,確保2022年內肉蛋奶總產穩定在100萬噸以上。
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好銜接項目,確保2.1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穩定脫貧不返貧。健全監測和幫扶機制。出臺2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支持政策,組織4個經濟強區和23家市屬企業結對幫扶平度、萊西1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做好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
守牢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確保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扎實推進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實行“一品一策”,全鏈條加強重點產品整治。
守牢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底線。加大草地貪夜蛾監測、滅殺力度,抓好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統防統控,確保重大病蟲總體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積極開展春秋防和夏季補免行動,加強日常檢查和檢打聯動,深入推進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牛羊布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常態化防控,2022年內完成動物疫病檢測30萬份以上。
守牢農業生態安全底線。大力發展綠色低碳農業和水肥一體化,2022年內新增水肥一體化5萬畝。著眼提升耕地質量,開展農機深松(深翻)整地和保護性耕作,創建全國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區。
青島“三農”工作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農業是根基,也是動能。為推動農業農村工作爭創一流、走在前列,2021年以來,青島著力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狠抓守正創新、穩產保供、產業升級、鄉村建設、活權賦能、有效銜接等重點工作,“三農”工作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政策創設實現新突破。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適應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新形勢,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等職責納入市委農委,確保了各項工作無縫銜接。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出臺加快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促進共同富裕的意見,制定“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搭建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
農業產能邁上新臺階。新建高標準農田34萬畝,建設8家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20家,推廣良種良法150多項,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9%,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0%。2021年糧食總產達到312.7萬噸,單產434.35公斤/畝,均創近15年新高,重要農產品保障能力持續走在全國同類城市前列。聚焦豐富“菜籃子”,全力穩定生豬生產,青島市生豬出欄262.2萬頭,同比增長28.4%;新建綠色園藝標準園40家,預計2022年蔬菜總產達到630萬噸以上。強化全過程質量監管,完成農畜產品快速檢測44萬批次,地產農產品監測合格率達到99.7%。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34個,“青島農品”影響力連續兩年進入中國區域公用品牌榜前十名。
高質量發展再上新水平。實施農業項目落地年,開工建設涉農重點項目51個、完成投資80億元,2021年一產固投同比增長20.7%。依托農業大項目,建設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農業產業強鎮27個、田園綜合體38個,農業“新六產”發展指數持續位居山東省第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產品加工、現代畜牧業2條千億級產業鏈,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33家、新培育農業新“金花”企業12家。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發布10條精品鄉村旅游路線,舉辦休閑節會60余場,青島市休閑農業經營收入突破100億元、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突破90億元。
美麗鄉村呈現新風貌。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修訂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體系,建設1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10個示范片,青島市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新典范地區”。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發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春夏攻勢、秋冬戰役,培育“一鎮一樣板”83個。實施農業綠色發展行動,推廣綠色防控519萬畝、水肥一體化98萬畝,化肥農藥施用總量連續5年負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分別達到96%、90%。
農村改革取得新成效。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2個區市7個村莊入選全國第二輪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試點,國家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穩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現破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兩委”首次同步換屆,青島市90%的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超20萬元。深化農業經營制度改革,培育市級示范合作社50家、示范家庭農場50家。首次評選獎勵鄉村振興英才,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訓2.4萬人。實施12個政策性農業保險和12個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保障金額超16億元。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新提升。安排銜接鄉村振興資金4.26億元,實施各類銜接項目183個,青島市2.1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無一返貧。健全防返貧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建立“三個一”動態監測體系,完善重點人群發現機制,分類開展精準幫扶,創新實施扶貧特惠保險和防止返貧致貧綜合保險,累計賠付1200多萬元,有效化解返貧和新致貧風險。東西部和山東省內協作提質增效,產業幫扶、消費幫扶、“組團式幫扶”等多項工作得到肯定和好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通訊員 馮志)
(稿件原載于2022年2月11日《青島日報》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