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15日訊 輪駁船拖拽大型貨輪最遠可以到20海里,如此遠的距離信號依然“滿格”,能實時回傳各類監測數據,這得益于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日前,青島聯通聯合山東港口青島港共同研發的輪駁船5G機艙遠程監測系統投入使用,該項目入選工信部“5G+工業互聯網”第二批十大典型應用場景和五大重點行業實踐中的港口行業案例。

青島聯通在沿海和海島布設數千個5G基站,5G高速網絡全覆蓋730公里海岸線,并延伸至60公里的近海。在海上“網絡高速公路”的基礎上,這套5G監測平臺為智能航行、智能機艙和智能能效管理提供支持,實現了對船岸兩端63個設備、350個關鍵指標進行實時管控,結合大數據分析、AI等實現節能減排和設備異常分析。平臺投入運營后,每年可節省拖輪運維費用100萬元、人工檢測成本40萬元,提升檢測效率30%,實現人工監測向智能監測的蛻變。
“通過5G平臺把船上所有的數據低延時、高效地傳到岸基上,在船舶發生故障的前期,我們就能觀察到它的參數的變化。通過智能平臺的提醒包括故障輔助決策,我們提前介入,把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鄙綎|港口青島港輪駁公司電氣工程師顏卓翁說。

據了解,青島聯通加碼布局數字基建,加速推進5G和全光網絡雙千兆建設,在智慧城市、智慧應急、5GVR教育、5G云醫院、工業互聯網、智慧旅游、智慧生態等領域持續發力,相繼打造了山東港口董礦公司5G皮帶流程巡檢智能管控、市南區5G智慧公園、即墨區社會綜合治理等一系列項目,助力青島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通訊員 屈郁穎)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