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朋友聊電影,聊著聊著,她說起了自己剛剛經歷的一件事。
她說,當時她特別佩服那個挺身而出的小伙子,但同時又覺得他的做法有點不對。
朋友說,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那天,我和妹妹去看電影,電影開始前,坐在我們后面的3個中年男人就唧哩呱啦地聊天,聲音大得幾乎全場人都聽得見。電影開始后,3個人仍然沒有停止,嚴重影響了大家的觀影。
我回頭示意了他們兩次,但都沒有效果。幾分鐘后,我旁邊的一個小伙子站了起來,態度強硬且高聲地對說話者說:“你們能不能小點聲?還讓不讓人看電影了?講點社會功德好不好?”
這幾句質問直接把說話者惹火了,他們一邊罵罵咧咧,一邊揪住小伙子要動手,小伙子不甘示弱與對方撕扯起來,他的兩個同伴也沖上來幫忙,黑暗中,幾個人扭打起來。盡管有人拉架,但兩伙人仍然打罵不休。我因躲避不及,胳膊也被他們撞到了。一時間,場內一片混亂,所有觀眾都無法好好地看電影了。
后來,影院的工作人員趕來,也沒能止住兩伙人的打斗,無奈電影只好停放。直到警察趕到,將兩伙人強行帶走,這場打斗才最終結束。當時雙方都有受傷,電影也停放了十多分鐘。后來,我的胳膊特別疼,剩下的影片也沒心情看了,一場期待已久的觀影,硬生生地讓這兩伙人攪得興趣全無?!?/p>
制止不文明行為,本是好人好事,但那個小伙子就是因為態度和語言不恰當,結果擴大了問題,激化了矛盾,把事情鬧大了,他不僅沒做成好事,還把好事做成了壞事。
這件事不禁讓我們思考:在公共場所,如果有人影響到了大家的利益,我們該如何優雅地讓他停止?
這個問題確實是不太好處理,因為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的行為屬于道德范疇,如果沒有強制規定,其他人不是管理者,的確不好指責,但它又確確實實影響了別人。
其實,這樣的人就是缺少教養,想法都是比較自私,完全不考慮別人。如果沒人阻止他們的言行,那么他們就不知自己有錯,甚至變本加厲;如果直接阻止他們,有公德意識的人就會收斂自己的行為,但遇到脾氣大的人,可能就會引起不必要的爭吵,甚至是打斗,就像上面的事例。
那么,怎么做才能優雅得體,既達到制止不道德行為的目的,又讓對方能夠欣然接受?
其實,最好的做法就是:用禮貌的語言提示對方,他的言行已經影響到別人了,如果多次無果,再去請工作人員出面來解決問題。切記不要給對方貼標簽,或是進行言語攻擊和道德評判,因為一件小事不足以以篇概全,上升到性格和人品也不合適。另外有些人屬于蠻不講理型,他們總把人想得很有敵意和惡意,就是不想想自己錯沒錯。
上面的事情中,小伙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就因為言語太重,加上態度強硬,所以才導致雙方發生沖突。明白了這一點,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會很好地處理了。(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