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2年2月18日特刊3
全力打造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區
——李滄區第七次黨代會報告解讀
2月17日,中國共產黨青島市李滄區第七次代表大會開幕,張友玉代表中國共產黨青島市李滄區第六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的題目是《團結擔當、實干爭先,為加快打造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區而不懈奮斗》。
報告提出,今后五年,全區的奮斗目標是: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動能強勁、活力迸發、高效便捷、美麗宜居”成為李滄的鮮明特征,“開放、包容、公平、幸福”成為李滄的新名片。未來五年,李滄區將在產業發展上作示范,打造動能強勁的開放之都;在科技創新上作示范,打造活力迸發的包容之城;在營商環境上作示范,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平之區;在城區品質上作示范,打造美麗宜居的幸福之地。為此,李滄區提出實施“六大行動”、構建“3+2+4”現代產業體系等具體工作措施,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 “六大行動”
報告提出,將實施發展興區、產業立區、改革活區、生態靚區、惠民富區、綜治安區“六大行動”。
實施發展興區行動,深入實施“一站一圈兩區多組團”全域發展戰略,加快打造新的區域增長極,開創全域統籌新格局。實施產業立區行動,加快構建“3+2+4”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持續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激發經濟轉型新動能。實施改革活區行動,瞄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數字化方向,積極謀劃一批務實管用的改革舉措,厚植開放發展新優勢。實施生態靚區行動,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為引領,加快解決“堵”的問題、大力整治“亂”的現象、著力做好“美”的文章,繪就滄海青城新畫卷。實施惠民富區行動,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群眾底氣更足、笑臉更多,順應美好生活新期盼。實施綜治安區行動,增強憂患意識、樹牢底線思維,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彰顯和諧穩定新氣象。
關鍵詞 “一站一圈兩區多組團”全域發展戰略
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一站一圈兩區多組團”全域發展戰略,加快打造新的區域增長極。
依托火車北站打造交通商務增長極。按照“站城一體、產業優先、功能復合、綜合運營”的理念,發揮區域“臨海、連空、接地”優勢,打造延續歷史記憶、展示青島魅力、體驗城市未來的青島門戶和城市客廳。堅持基礎先行、交通優先,進一步強化“對外1小時、對內30分”的暢達優勢。北站核心區積極推進TOD綜合開發,聚集央企和跨國公司總部,打造膠東半島企業總部基地。
依托李村商圈打造時尚活力增長極。傳承商都文化,提升消費能級,加快形成既有“現代感”,又有“煙火氣”的一站式時尚消費中心。推動商圈業態提檔升級,打造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場景,中高端品牌入駐率超過三分之二,打響“旅游青島、購物李滄”品牌。
依托東部片區和樓山片區打造創新創業增長極。以東、西兩大區域為引擎,突出資源互補和產業協作,形成“雙翼驅動、雙域聯動”的科教產融合發展新格局。東部片區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創新平臺。樓山片區建設高效集約、職住平衡的膠州灣科創新城。
依托多組團打造城市更新增長極。以世博園片區、剩余城中村、低效產業用地為重點,不斷挖掘城市發展潛力,促進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升。世博園片區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積極招引有實力的國企央企,打造有內涵、有影響力的城市生態主題公園和旅游集散地。
關鍵詞 “3+2+4”現代產業體系
報告提出,加快構建“3+2+4”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持續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發展三大經濟形態。以數字經濟、總部經濟、樞紐經濟為抓手,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核心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0%。著力發展總部經濟,每年引進和培育總部企業5家以上。積極發展樞紐經濟,建成TOD、智慧物流園區等功能平臺20個以上。
提升兩大優勢產業。以商貿服務業、現代金融業為重點,夯實穩增長基礎。推動商貿服務業擴量提質,推進“李村大集”等老字號品牌出圈發展;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金融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以上,力爭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6家以上。做強興華基金等平臺,推動基金管理總規模突破300億元。
做強四大新興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一批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做強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加快培育中子能,塑成氫能發展新優勢。圍繞金屬新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等方向,打造上下游一體、環境友好、優勢突出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做強生物醫藥產業,全面培育壯大上市許可持有人、銷售使用商、物料供應商等產業鏈條;做強智能制造產業,圍繞精密制造、汽車配件、海水淡化等方向,加快構建資源占用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都市工業體系。
關鍵詞 “六大質量提升工程”
報告提出,未來五年,將在民生領域系統實施“六大質量提升工程”。
著力提升就業工作質量。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著力提升教育供給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入實施集團化辦學,持續提升優質資源覆蓋率;著力提升醫療健康質量。高標準建設6處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推進八醫東院區建設;著力提升文旅惠民質量。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持續加大文藝中心、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免費開放力度,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著力提升社會保障質量。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保險制度,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抓好低保、特困、殘疾、優撫等群體救助政策落實,織密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著力提升文明建設質量。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扎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扎實推進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
關鍵詞 敢當善為
報告提出,堅持任人唯賢,鍛造敢當善為的干部隊伍。
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完善干部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著力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實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有針對性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注重在經濟發展、項目建設、重大斗爭、社會穩定等第一線培養鍛煉干部。更大力度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統籌用好各領域、各年齡段干部,讓整個干部隊伍都有干勁、有奔頭、有希望。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旗幟鮮明為改革者鼓勁、為實干者撐腰。(張晉 整理)
責任編輯:郝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