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21日訊 “房住不炒”依然是整個“十四五”時期樓市政策的主基調。在行業回歸理性發展的過程中,購房者多持觀望態度,青島樓市成交量的下滑帶動房價繼續下調。
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今年1月份,青島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連續第4個月出現環比下降趨勢,環比降0.4%,降幅擴大0.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上漲3.7%,同比漲幅回落0.7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連續第5個月回調,環比降幅0.2%,比上月提升0.1個百分點;同比去年上漲1.1%,漲幅回落0.1個百分點。


數據:銷量降溫持續,價格連連回調
對比數據可以看出,今年1月份青島房價走勢與全國總體趨勢一致。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降勢減弱,同比漲幅總體回落。
分戶型情況來看,青島新房各類戶型環比價格均呈現下降趨勢,90平米及以下、90-144平方米、144平方米以上戶型環比分別下降0.1%、0.6%和0.1%;三類戶型同比漲幅分別為3.5%、3.4%、4.5%,漲幅均比上月有回落。

二手房方面,亦出現各類戶型環比均下降趨勢。90平方米及以下、90-144平方米和144平方米以上戶型環比分別下降0.2%、0.1%和0.2%;三類戶型同比價格均上漲,漲幅分別為1.6%、0.4%和1.8%,漲幅均比上月回落。

在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下,商品住宅銷售量自去年下半年出現明顯下降,由此帶動房價的連連回調。
青島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1月新房成交量環比、同比齊降。1月新房成交9007套,受節前消費壓縮影響,環比2021年12月(11238套)下跌19.9%;同比2021年1月成交量(10694套)下跌15.8%。其中,新房住宅成交7256套,環比下降15.6%。
二手房方面,今年1月,青島二手房成交1771套,較2021年12月成交量(2297套)下降23%;同比2021年1月成交量(5867套)下跌69.8%,降幅較大。

從購房需求來看,剛需置業占主流,改善需求抬頭。1月,剛需段(100平方米以內)成交占比約在72.8%,與去年12月相比有小幅下降;100平方米以上的成交占比環比有小幅上升,改善住房需求抬頭。
作為新年首月,1月樓市熱點頻出。1月17日,央行宣布21個月來首次“降息”,1年期LPR降10個基點調整為3.70%,5年期以上LPR下降5個基點,調整為4.6%。另外,1月20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了“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等關鍵詞。青島貝殼研究院分析認為,從1月份成交數據來看,市場調整還需一段時間。 ?
分析:行業規模基本見頂 下半年或企穩回升
克而瑞研究中心對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整體研究分析指出,經過長達20余年的發展,房地產市場大環境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房地產行業規模基本見頂。2000-2021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由1.9億平方米躍升至17.9億平方米,凈增長8.6倍。2017年至今,行業規模已連續5年保持在17億平方米歷史高位。長期來看,行業規模迭創新高并非市場常態,進入“零增長時代”乃至下行通道將是大勢所趨。
其二,貨幣過度超發,但對房地產行業拉動力依次遞減。2000-2021年,M1供應量由5.3萬億元躍升至64.7萬億元,凈增長11.2倍,成為房地產行業規模持續上行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貨幣政策刺激的遞減效應,其對房地產行業拉動力大幅減弱。例如2009年四季度,M1供應量累計同比增速達到30%以上,商品房銷售面積單月同比增速則達到70%以上。反觀2020年四季度,M1供應量累計同比增速保持在10%附近,商品房銷售面積單月同比增速則回落至15%以內。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大環境下,未來房地產金融政策將精準收放,既要支持居民自住及改善性購房消費,支持房企合理融資需求,更要堅決遏制房地產“過度金融化”問題死灰復燃,真正將房企負債率、居民杠桿率平穩調降到相對合理的水平,才能實現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綜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房地產行業目前還較難開啟新一輪的上行周期,行業銷售規模整體將保持穩中有降的態勢。短期內,房地產市場依舊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不少城市市場觀望情緒依舊濃重,成交或將保持在較低水平,且受去年同期極高基數影響,同比跌幅或將進一步擴大。但隨著市場信心逐漸恢復,下半年市場或將整體好于上半年,屆時成交有望企穩回升,同比跌幅或將明顯收窄乃至轉正。(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蘭星)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