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風已至,青島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入局氫能產業。
日前,國內潤滑油行業首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青島康普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康普頓”)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青島氫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擬認繳出資3000萬元于淄博市設立全資子公司氫啟(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除了上述設立的新公司,此前,康普頓還入股了兩家青島的氫能源企業。短短近半年里,康普頓投資氫能源產業已超億元。
青島企業“跨界”進入新能源產業的同時,越來越多的頭部企業選擇把青島作為布局氫能源產業的“合伙人”。
去年年底,全球領先的氫燃料電池企業濰柴動力與青島市政府簽訂一攬子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就包括打造“東方氫島”,助力國家“雙碳”戰略的內容。
今年年初,在青島市人民政府發布2022年重點項目名單中,青島美錦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零部件生產項目、中德氫動力(青島)有限公司氫燃料電池及驅動系統二期等氫能項目在列。
氫能作為零碳能源,是人類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和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全球主要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已將氫能納入國家能源戰略規劃。中國也不例外。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將氫能明確為前瞻謀劃的未來產業。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氫能成為熱詞,近30名代表委員就氫能產業發展提出議案、建議。 眼下,在國際能源供需矛盾和俄烏沖突影響下,全球能源供給趨緊,供需矛盾愈發突出,倒逼能源革命加速演進,這也成為氫能產業提速爆發的催化劑。
站在氫能產業發展的時代風口,青島大有可為。

青島擁有豐富的氫氣資源、廣闊的應用場景、堅實的產業基礎。近年來,聚焦氫能產業,已形成覆蓋氫氣制儲運加、關鍵材料部件、燃料電池系統、燃料電池整車等主要環節在內的較為完善的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實現示范應用。
中國人民大學課題組近日發布《氫能城市發展潛力排行榜》研究報告,對我國285個城市的氫能發展潛力進行了研究,青島位列全國第5。
作為氫能大省,山東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建設“東方氫島”。圍繞這一定位,青島陸續出臺相關規劃,氫能產業步入快速成長期。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的入局,和項目落地的提速,“東方氫島”的未來圖景正徐徐展開。
01
劍指“東方氫島”
氫能被譽為21世紀“終極能源”。
夢想正在照進現實。在北京冬奧會上,氫能源大顯身手。本屆賽事,氫燃料汽車投入總量超過了1000輛,成功發揮低溫運行、續航里程長、加氫用時短等優勢。作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一次氫燃料汽車示范運營,為氫能產業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充裝300公斤燃料電池氫的長管拖車
事實上,氫能不僅可以用于燃料電池車,更可以在低碳社會的方方面面發揮重要作用,發展前景不可估量。2021年,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2020》指出,在2030年碳達峰情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達到3715萬噸,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至1.3億噸左右,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為20%。
國家戰略層面密集部署。
2019 年,“推動充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氫能源的發展正式拉開序幕;
2021年,氫能列入《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并納入“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2021年12月,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氫能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氫能多元利用。
隨著國家層面的政策和關注度不斷升溫,各地加快了布局氫能源的步伐。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30個省份、150多個城市在其“十四五”規劃中提及氫能發展,有50多個城市出臺了地方氫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僅2022年1月,就有上海、甘肅、四川、寧夏、天津、浙江、江蘇等全國15個省市出臺了氫能相關政策。

青島也在加快布局。2019年9月,青島市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支持政策;2020年,青島市出臺《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提出打造“東方氫島”的目標;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打造氫能示范運營城市和“東方氫島”。
在山東氫能產業布局中,青島的定位清晰。《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提出,在發展布局上,著力“構筑兩大高地、布局兩大集群、培育壯大魯氫經濟帶”。

其中,構筑兩大高地,就是要打造“中國氫谷”和“東方氫島”,將青島發展成為氫能軌道車輛及船舶研發制造、氫能港口機械及物流應用、氫能熱電聯供及固定式、分布式電源研發應用基地。
02
青企跨界入局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行業布局領域,能夠反映出城市的產業基礎和升級方向。作為國內潤滑油行業首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康普頓對于氫能產業的跨界布局始于2021年10月。當時以增資入股形式投資青島創啟新能催化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青島創啟信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緊接著一個月后,康普頓出資3050萬元設立控股子公司青島氫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65%的股份;2022年1月,康普頓又以增資入股形式出資1000萬元參股青島同清湖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月1日,康普頓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青島氫啟擬認繳出資3000萬元于淄博市設立全資子公司氫啟(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短短半年的時間,康普頓投資超過1億元,迅速跨入氫能產業,顯示了其發展氫能產業的信心和決心,以及抓住產業風口的迫切性。

除了康普頓,青島另一家上市公司漢纜股份更早一步跨界布局氫能產業,包括投資成立青島漢纜氫能裝備有限公司,聚焦通信、電力、醫院、數據中心等氫能備用電源和氫能熱電聯供等產品的研發銷售和氫燃料電池電堆的生產,以及與惠州市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青島巖海碳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青島杜科新材料,聚焦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復合雙極板的研發和銷售。
越來越多的外地企業也選擇青島作為發展氫能產業的合作伙伴。
2021年的最后一天,青島市人民政府與山東氫能產業的領頭羊濰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并簽訂了一攬子戰略合作協議。協議提出,在新能源領域,雙方將重點探索燃料電池自卸車、港口牽引車、公交車、物流車、環衛車等推廣應用場景,打造“東方氫島”,助力國家“雙碳”戰略。

其中,濰柴動力全球未來科技研發中心項目將建設研發基地、中試基地等,開展前沿技術和新業務領域的研發創新,實施集團電控零部件、新能源關鍵零部件、先進鋰電池等多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建立全球高端工業設計、中試、生產、推廣應用生態圈。
于2019年落戶青島的A股上市公司美錦能源,正在加快布局氫能產業。去年,青島美錦新能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獲得新能源商用車整車生產資質。今年初,青島美錦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零部件生產項目被列入青島市人民政府發布2022年重點項目名單,這意味著美錦能源正在加速推進氫能產業鏈上相關產業項目落地。

同樣出現在今年重點項目名單中的還有德氫動力(青島)有限公司氫燃料電池及驅動系統二期項目。
產業發展,關鍵在企業。一大批企業的入局,將為青島氫能產業發展注入活力、動力。
03
用“聚變”開創未來
青島是能源輸入型城市,一次能源全部從外部輸入,傳統能源資源持續供應能力受限。加快氫能的開發利用是青島應對能源革命,推動青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對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具有戰略意義。
目前,青島在氫能全產業鏈各個環節共有11個項目入選山東省“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項目,是全省入選項目數最多的城市,肩負引領帶動山東氫能產業發展的重任。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氫能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
全球能源革命本質上是一場全新的技術革命。自2015年開始,中國氫能源專利申請數量迅速攀升。到2020年,我國氫能源技術專利申請數量為269件。我國“氫”實力已經躋身全球領先梯隊。
加快氫能技術創新、提升技術實力正是青島發展氫能產業的重要著力點。
從研發力量看,青島坐擁科研實力雄厚氫能“智庫”。包括依托中國科學院過程能源所建立的山東能源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并吸引了西安交大青島研究院、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一汽青島汽車研究所等相繼落戶青島,為氫能產業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青島的企業也正在成為提升氫能技術的關鍵力量。去年8月,青島煉化首次實現燃料電池用氫工業化生產,補上了青島氫能產業鏈的關鍵一環,也開啟了氫能資源利用的技術路徑探索。未來,隨著青島煉化等氫能產業鏈企業持續加快創新的步伐,推動技術進階,青島的氫能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將會大大提升。
去年底,青島杜科新材料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電堆用復合雙極板正式對外發布,為青島氫能產業鏈帶來了新突破。搶抓氫能產業即將爆發的窗口期,青島杜科新材料的目標是五年內達到年產1000萬組復合雙極板組件的規模,力爭打造亞洲最大的復合雙極板生產基地。
氫能的發展離不開配套基礎設施,尤其是燃料電池車的推廣應用,需要大量的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做支撐。
青島正在加緊布局。去年12月29日,全國港口首個氫燃料電池汽車充裝示范運營項目——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加氫站建設項目正式啟動,上個月,主體已經完工。截至目前,青島推廣燃料電池車輛360余輛,建成加氫站4座,形成了合理的車站協同布局。
根據相關規劃,到2030年,青島計劃建成加氫站50座以上。此外,根據氫能產業發展趨勢,還將有序地建設氫氣管網、氫運輸網絡等氫能基礎設施,保障氫能消費終端的氫燃料供應。 氫能產業是一項關乎未來的大產業,包含著龐大的產業鏈條,前景廣闊的同時也充滿未知和挑戰。有基礎、有場景的青島只要錨定目標,按照既定路徑,找準發力點,讓更多的氫能項目落地,不斷完善產業鏈,“東方氫島”就不會遙遠。
作者 | 長亭 策劃 | 沈默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