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農業大學心理發展指導中心張利萍老師線上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重點關注對象得多給予關心關懷,經常做電話回訪,針對他們的特殊需要,也要多協調各個單位積極解決。”眼看著就到晚上11點了,青島農業大學學生工作處心理發展指導中心的張利萍老師依然坐在桌邊,一邊緊鎖眉頭仔細聽著電話那邊反饋來的學生心理動態,一邊快速又認真地記錄著重點信息。白天夜晚連軸轉,這已經是張利萍半個多月來工作的常態。疫情發生以來,心理老師團隊就拉起了學生的“心”防線,大學生“宅校”后,老師們更是日夜在線相伴。
3月份以來,青島各區市相繼出現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癥狀病例。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部分同學難免出現了焦慮、恐慌、擔憂、失眠等情緒問題或心理困擾。為了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導同學們消除負面情緒、積極客觀應對疫情,青島農業大學心理發展指導中心的老師們提前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多措并舉開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等工作,為學生的心理發展保駕護航。

“老師,我剛測量體溫是37.3℃,家又是萊西的,我會不會已經被感染了啊?如果被感染了,我的家人,我的同學……”學校疫情防控心理工作組王翠春老師收到了一名同學的緊急求助。通過充分傾聽和了解后,王翠春針對這位同學的現實情況和心理困擾,采用正念技術和穩定化技術,讓學生的情緒慢慢平穩了下來,繼續接受下一步的觀察和隔離。“雖然疫情發生兩年多了,但我從來沒有想過它會離我們這么近,會真實地發生在我身邊。特別感謝老師的開導和幫助,我感覺我沒有那么多擔憂了,也在疫情中成長了。”這位同學滿懷感動地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老師,我以前能調節情緒的辦法怎么都不管用了,我好壓抑,我該怎么辦?”“老師,疫情防控期間我的壓力實在太大了,我覺得自己啥都做不好……”“老師,我每天和父母通電話都給他們展示出我很好的樣子,我不想讓他們這個時候再為我擔心,我好難受……”中心派駐平度校區的心理教師劉倩每天關懷著校區6900余名學生,全天候接受預約,線上線下雙通道進行咨詢,盡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中心還在平度校區宿舍區旁設立了臨時咨詢室,方便學生就近咨詢,減少不必要的校園流動。
為有效幫助學生緩解和調整因疫情引起的負面情緒或危機事件,心理發展指導中心第一時間召集了校內7位兼職咨詢師,和中心的5名老師一起開通了面向全校師生的線上心理咨詢平臺。
“這次,我們遇到一名情況特殊的學生。由于前后兩次與疫情確診病例有時空重合,根據疫情防控等級要求,這位同學先是在校內被單獨隔離,后又被轉送到城陽區疾控中心要求的單獨隔離點,這期間他就出現了嚴重的心理焦慮,非常害怕自己是不是已經確診。”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心理發展指導中心教師李彬一直通過線上方式與這位同學保持聯系,“特別欣慰的是,通過不斷地開導和關懷,帶著他做一些理性思維和澄清事實的活動,這位同學已經能心態積極地配合現在的隔離要求,開始了正常的線上課程學習。”(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