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3月23日
地點: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海拔3860米)
天氣:18℃/-1 ℃ 晴
再回西藏,高原反應一如既往。還記得回來第一天,高原上的陽光曬在身上,暖洋洋的,然而一進房間,經過一個冬天已經凍透了的援藏公寓立馬給了個下馬威——冷!即便是馬上打開地暖,凍透了的墻體還是往外散發著冷意,房間溫度只有10℃左右,蓋上被子心里還是只有那個字——冷!除了冷,缺氧也是永遠克服不了的,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胸悶的狀況,只能再次慢慢適應。

即便如此,援藏組的同事們還是馬上投入到了工作。第一周,我們自覺進行居家健康監測,直到在第1、4、7天做完三次核酸檢測后才自由活動。在居家健康監測的第一周,即便不能出門,我們就先開展先期工作,聯系盡快復工復產,每個人根據各自負責的工作立即對接、專人負責。就這樣,第一周安排好工作后,第二周就有項目開始復工。現在,青島小學、青少年科學院等大型基建項目已經全面復工,其他費用類項目都已開始進入程序。

身體的不適絲毫沒有耽誤工作的開展。在援藏組領導的分工指揮下,桑珠孜區發改委任職的王鵬,從回來第一天開始就在不停地與山東省援藏中心管理組對接、撰寫上報各類項目材料、督導新一年度援藏項目開展;商務局的張明港,進藏第一天開始就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財政局的周斌,除了新一年度財政工作,還要參加局里的值班,每次都要在辦公室值班24小時,期間不能下樓出門;農業局的韓新生,從上班第一天開始就陸續下鄉進村入戶開展春耕生產準備調研、大棚生產調研、小黑麥試驗田越冬情況調研等;關乎民生的教育和衛生方面,張禹和延榮強更是在不停地下鄉調研,努力推進各項民生項目。

上班第一天,張禹就跟青少年科學院籌備組的同志進行了對接,當天就趕到江當現代生態產業示范園里的青少年科學院施工現場規劃實踐課程場地安排。此后,我們就難得能見到張禹一次,經常看到的就是張禹在工作群里發一句:“還在下鄉,晚點回去吃飯,給留點飯。”這幾天,他的身影都在曲布雄鄉、東嘎鄉、邊雄鄉和城區的學校和幼兒園里,甚至最遠的聯鄉、納爾鄉,張禹也已經不止去過一次了。就連周末,為了編寫中小學生實踐課程講義,張禹還專門在公寓食堂實操一遍,給大家包了一大鍋餃子,將包餃子的每個環節拍下照片插到講義中,不僅豐富了講義,還填飽了我們的肚子。

看到張禹在包餃子,來自市立醫院的延榮強忍不住手癢,幫著一起包了起來。作為醫療衛生口的援藏干部,延大夫不是在醫院看病號,就是在下鄉看病號。去年9月底,青島援藏組幫助桑珠孜區12位藏族同胞到青島做了膝關節置換術、人工耳蝸手術等,此后,幾乎每周延大夫都要下鄉復診一次。這次一回藏,延大夫就第一時間下鄉復診。曲布雄鄉崗西村的次仁和次旦歐珠分別做了右側膝關節置換術和左側膝關節置換術,經過復診發現均恢復良好,而且非常明顯地改善了生活質量。不過,去年在青島手術時,次仁的身體狀況不允許兩膝關節同時手術,于是把同樣退行性變嚴重的左側膝關節留待今年手術。在檢查過次仁的左側膝關節后,延大夫立即聯系青島的關節外科專家,準備今年組織篩查出的藏族同胞赴青島手術時帶次仁二赴青島手術。

這就是我們的援藏干部們,永遠也閑不著的援藏干部們。(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建亮)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