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大賽專題,看青島手造視頻,上傳作品
編者按:
傳統與時尚,厚重與精致,守正與創新,沉穩與活力。在幾千年的發展中,青島的手造業將“傳統”與“時尚”融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手造藝術使這個城市擁有了更獨特的吸引力。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指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市總工會、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青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青島市手工藝協會、觀海新聞、智慧青島、齊魯工惠·青島行承辦的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火熱進行中。
今天起,為您帶來“青島首屆手造節·作品說”系列主題報道。看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手造者的獨具匠心。

“撥浪鼓兒風車轉,琉璃咯嘣吹糖人。”吹糖人,也叫糖塑,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周明鳴就是吹糖人的一個老行家,2008年起,他拜師學藝,一門心思鉆研吹糖人這門手藝。
一提起自己吹糖人的經歷,周明鳴就格外興奮。他捧出伴隨自己多年的“老物件”——一個小木箱子,也打開了話匣子。從學藝的那天起,他就親手為自己做了這個小箱子,十多年來的心血全在里面,各式各樣吹糖人的工具,是手藝人的根。在他看來這不僅是個工具箱,更是老手藝傳承下去的象征。畢竟,當年用牙膏皮就能換來的快樂,如今卻是沒幾個孩子見過了。

吹糖人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剪、捏、吹、染四大技能,缺一不可。吹出一個完美的糖人,每一步的把控都很重要。
熬糖,講究火候,文火熬到顏色微微發黃,呈琥珀色,等溫度降到50℃—60℃,是吹糖人的最佳時期。和糖,溫度冷熱適中,糖球一拉一抻,硬度剛好,用手做出“窩窩頭”的形狀,“口袋”一收,扯出極細而中空的細管。

對吹的拿捏,是手藝人成功的關鍵因素。嘴吹氣而手走形,吹氣降溫,外殼薄如蟬翼、晶瑩剔透,成品色澤明亮,線條流暢。再染上紅綠的顏色,使動物造型生動、神情豐富。
周明鳴還展示了老手藝人的一項“絕活兒”——盲捏。憑借多年的手感和經驗,閉著眼也能吹出惟妙惟肖的糖人。

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這門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傳統手藝正和其它的珍貴民俗藝術一樣,日漸消失。可貴的是,總有人在默默為人們守住一個時代的記憶,守住童年甜蜜的回憶。

掃碼了解更多大賽詳情
(智慧青島記者 劉爽 趙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