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每個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心理加油站》微課堂將陸續推送心理專家精心準備的心理科普知識,講述大家關心的兒童青少年心理、職場心理、人際心理、家庭婚戀、育兒教育等話題,幫助我們收獲心理學知識與技巧,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增強心理能量,擁抱幸福生活。
3月30日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的生日。梵高生前曾患有嚴重的雙相情感障礙,最終因此病去世。為了紀念梵高,故將每年的3月30日,也就是梵高的生日,定為“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

01
什么是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首次發病可見于任何年齡。雙相情感障礙不但給患者帶來病痛,同時也給社會經濟造成嚴重負擔。
不少政治、文化名人都曾患雙相情感障礙。比如:梵高、貝多芬、瑪麗蓮·夢露、丘吉爾、海明威等,所以雙相情感障礙也經常被稱為是“天才病”。

02
雙相情感障礙有哪些表現?
雙相情感障礙的病程中既有躁狂/輕躁狂的表現,又存在抑郁的表現。

抑郁:抑郁的表現很多人都不陌生,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或減少、精神運動遲滯。影響患者的思維和大腦執行功能,出現明顯自責自罪內疚、疲乏、睡眠紊亂、食欲和體重改變、執行缺陷、自殺想法。
躁狂/輕躁狂:主要表現為情緒高漲,自我感覺好,自尊心膨脹,覺得自己都是正確的,別人都是錯誤的;易激惹,情緒就像彈簧,一碰就跳,非常敏感;體力及精力增加,有些患者甚至三四天不眠不休,情緒依然高漲。
03
雙相情感障礙的病因是什么?
雙相情感障礙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對此病的發生有一定影響。
(1)遺傳因素: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生物學親屬患病風險比一般人群明顯增加,且血緣關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2)神經生化因素:遞質失衡假說認為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多巴胺(DA)功能活動降低可能與抑郁發作有關,功能活動增高可能與躁狂發作有關。
(3)心理社會因素:應激性事件與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生有關,尤其是抑郁發作與患者的性格有很大關系,患者性格多是膽怯的、安全感缺失、不自信、不自立、過度依戀依賴他人、過度在意他人、強烈自我缺失等等,性格不良多與家庭教育撫養方式緊密相關。

04
得了雙相情感障礙能治好嗎?
部分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經過系統的藥物治療,可以達到臨床痊愈,但絕大多數患者經過系統的藥物治療,其癥狀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但仍需要長期的維持治療,以免復發。患者應該向精神科專業人員求助,至精神專科醫院接受專業評估,并且按照醫生提出的治療方案進行系統治療。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改善疾病預后,避免產生更嚴重的后果。

05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家屬應該怎么做?
作為患者家屬應該深入了解疾病本身,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內心。

(1)日常生活中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切忌刻板的按照正常人的社會標準要求患者;
(2)多給予患者鼓勵,認可患者的長處,避免一味的責怪;
(3)盡量多抽時間陪伴患者,幫助患者度過艱難時期,必要時陪同患者就醫也是作為家屬的重要職責。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