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9年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優秀外國留學生獎”評審中,在帕德博恩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的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趙凱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該校2019年度2700余名外國留學生中唯一獲得該項殊榮的外國留學生。
20多年來,青島科技大學與帕德博恩大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共建中德科技學院基礎上不斷深化合作,取得了累累碩果,為推動中德兩國教育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01
緣起(合作層次不斷提高)

青島科技大學與帕德博恩大學的合作始于1995年。1995年,帕德博恩大學的帕爾教授第一次來青島科技大學(當時是青島化工學院)進行交流訪問。自此,在帕爾教授的“穿針引線”下,雙方開啟了交流合作之路,并不斷深化。雙方啟動了聯合培養碩士項目,每年約20名中國學生到德國攻讀碩士學位。
2001年5月,德國聯邦教研部代表德國政府發布了“對未來投資項目(ZIP)”。該項目部分內容是希望德國高校代表政府與發展中國家開展不同層次的合作辦學項目。拿到該計劃的帕爾教授,找到了當時正在該校做客座教授的青島科技大學李慶領教授,希望雙方以此為契機在青島合作辦學。機不可失。時任分管學校外事工作的副校長馬連湘教授(現為青島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接到李慶領教授的電話后,說:“好,我馬上向學校黨委匯報!”青島科技大學黨委當機立斷:與帕德博恩大學共同申請合作辦學。申請的過程是艱難的。一所名不見經傳的中國普通高校要想從120多家競爭者中勝出(最終獲批21項),難度可想而知。雙方為此組建了專門的答辯團隊。面對專家的質疑,帕爾教授說,青島科技大學的橡膠專業在中國是最好的,你們可以去調研一下中國企業界的評價!帕爾教授的據理力爭獲得了認可,雙方聯合辦學項目當年獲得了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的批準,2002年,經山東省教育廳及德國教研部批準在青島科技大學成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德科技學院。2003年5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并報教育部備案,將中德科技學院納入全國統一招生計劃,實行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2005年11月,中德科技學院作為德國“對未來投資項目(ZIP)”,被正式納入中德兩國政府間教育合作項目框架,得到了德國教研部(BMBF)及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的重點資助。2005年和2010年中德科技學院分別通過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專家組的合作辦學評估,獲得高度評價:“在德國學術交流中心資助的眾多德國在海外辦學的高校中,青島科技大學和帕德博恩大學之間的合作是一個特別有抱負的項目,是中德合作辦學的成功范例。”2006年中德科技學院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專家組評估和復核驗收。2014年又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組織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評估。2012年,青島科技大學與帕德博恩大學開展“機械工程在中國(mb-cn)”來華碩士項目,聯合培養來自德國的留學生,開辟了合作辦學的“雙車道”。
02
壯大(合作伙伴不斷增多)

與德國高層次綜合性大學及研究型大學合作辦學是中德科技學院的重要特色。
自2001年以來,中德科技學院與帕德博恩大學、錫根大學、伊爾梅瑙工業大學、卡塞爾大學、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科布倫茲應用科技大學、西魯爾應用科技大學等德國高層次綜合性大學為主開展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項目及科研項目合作。目前,中德科技學院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機械工程、自動化及應用化學3個本科專業、17個合作項目,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被譽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典范。除了加強與德國高校的合作外,中德科技學院也非常重視與國內知名院校的溝通交流。2018年,中德科技學院作為首批發起單位,成立中德合作辦學高校聯盟,截止目前,聯盟理事單位已發展為13家,聯盟每年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對德合作事宜,分享交流對德合作經驗。
03
厚基(辦學實力不斷增強)

中德科技學院現有中方在職員工56人,其中海外泰山學者1人、博士生導師3人、教授9人、副教授5人、23人具有留德經歷。同時還聘有德籍院士1人、中國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7人、產業教授2人、客座教授7人。2014年以來,各專業先后有240余名德籍教授及助手來學院授課。學院每年有3名老師受到DAAD資助前往德國進行一個月的師資培訓。
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德科技學院新增1800余平方米實驗用房和12間德語小教室。學院正在籌建3個中德合作綜合實驗室及3個中德合作研發中心。2019年6月,中德科技學院語言培訓與考試中心揭牌,這是國內唯一一家德語Telc考試點授權,已成功舉辦3期培訓班。
04
收獲(社會聲譽不斷攀升)

“怎么每次來中國的往返飛機上,都能碰到中德科技學院的師生?”這是幾位前來青島科技大學授課的德國教授開玩笑時說的話。
雖是玩笑,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德科技學院的發展對于推動青島市與德國帕德博恩等城市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起到的橋梁與紐帶作用。截止目前,中德科技學院已培養近2800名本科生,在德國畢業的學生中90%以上繼續在慕尼黑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卡爾斯魯厄大學、帕德博恩大學、錫根大學等多所德國精英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在讀、畢業博士已達46人。海外優秀學子層出不窮,目前僅在慕尼黑工業大學攻讀碩士、博士的學生就達100余人。國內外優秀畢業生被中國電力傳媒集團、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德國大眾、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等400余家德資企業以及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錄用。也正因為雙方合作不斷深化,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雙方合作的帕爾教授先后榮獲山東省齊魯友誼獎和青島市貢獻獎、青島市國際合作獎、“山東省榮譽公民”稱號;菲爾斯教授榮獲山東省齊魯友誼獎;帕德博恩大學校長比爾格特?里格拉芙獲“山東省人民友好使者”稱號等。中德科技學院的辦學成效以及在國際交流中的影響獲得了極高的社會美譽度,辦學模式被國內外媒體廣泛報道。2015年10月,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公布了《中國戰略(2015-2020)》,援引青島科技大學與德國帕德博恩大學、錫根大學和科布倫茨應用科技大學在中德科技學院合作辦學方面的成功范例,這既是德國政府部門對青島科技大學中德合作辦學成就的充分肯定與褒獎,又凸顯出中德科技學院在中德兩國教育合作領域的引領地位。
(來源:山東省教育廳政務新媒體“山東教育發布”(微信號:sdjyfb))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