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看似沒干什么,但情緒和精神上卻是高負荷的狀態。這是你最近的感受嗎?當一個人心理的緊張與焦慮持續存在,便是身心在釋放信號,提醒你內存將滿,是時候開啟“低耗能”模式,去過一種松弛的、更具活力的生活。
《從今天起,過“低耗”的生活》
人的心是很容易有掛礙的。比如一條手機里不想回應的消息,一次社交上不能回拒的邀約,甚至向別人解釋一件很小的事情,都需要消耗一定的心理能量。所謂低耗,就是刪繁就簡,為生活減負,讓內心回歸清和安寧。
放下不必要的情緒
有人說:“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因為我們不善于過濾。”
陷入情緒內耗的人,就像“情感磁盤中包含著大量的緩存和文件碎片,哪怕待機狀態都不斷消耗著情緒資源。”日子久了,心力一點點被耗竭,人就會疲乏不堪,精力喪失。可見負面情緒對人的磨損,不比筋骨勞累少。
如何不讓自己陷入情緒的“苦戰”呢?
細想下,生活中很多煩惱,都來源于“想太多”和“走不出”。比如親密關系里的爭執,他人對自己的不正確評價等。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我們可以要求自己更多地聚焦在事實層面,而非衍生不必要的情緒枝杈。
把時間線拉長,人生是一場修煉。所謂“養心貴以靜,淡泊宜于性。”做好情緒調節,不讓心力被情緒透支,生活才能更加輕盈自如。

走出無意義的關系
如果你盲目地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卻收效甚微;在觥籌交錯中左右逢源,卻身心俱疲。不妨停下來思考,這樣刻意構建的社交,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一段好的關系,好的感情,包括友情也是一樣,不應該彼此消耗,彼此灌輸負能量,而是雙方都自帶光芒,相遇迸發出更亮的火光。糟糕的關系,就像兩個咬齒不同規格的齒輪,在一起持續磨損對方,而無力提供積極的情感力量與支持。
與其在飄忽若浮云的關系中流連,不如在靜謐中豐富自己,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去陪值得的人。

留下自己真正需要的
梭羅曾說:“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能舍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
當我們把生活囤積得滿坑滿谷,無形中也把自己縛于其中,不得灑脫。因為沒有無成本的占有——你所占有的東西,同時也在占有你。
斷舍離的實質,就是要通過整理物品來整理內心,通過判斷物品的去留,來厘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保留最需要的東西,物盡其用,舍棄不需要的東西,一身輕松。通過取舍,回歸生活最本真的樣子。
而簡單的空間,不被物質奴役的日子,反過來也會給心靈以環境的滋養。

對身體好一點
在現實中奔波,我們耗損最多、辜負最深的常常是自己的身體。
身體的零件是需要呵護的,你總是用它,不保養,不休息,等到零件轉不動了,疾病也會趁虛而入。那時,生活就不得不按下暫停鍵,用來彌補以前的消耗。
不要等到身體出現危機,才驚覺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可貴。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合理的飲食,才能賦予我們更好的狀態進擊人生。
此生征程不是短跑沖刺,身體好,才有機會成為最后的贏家。好好愛自己,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