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大賽專題,看青島手造視頻,上傳作品
編者按:
傳統與時尚,厚重與精致,守正與創新,沉穩與活力。在幾千年的發展中,青島的手造業將“傳統”與“時尚”融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手造藝術使這個城市擁有了更獨特的吸引力。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指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市總工會、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青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青島市手工藝協會、觀海新聞、智慧青島、齊魯工惠·青島行承辦的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火熱進行中。
今天起,為您帶來“青島首屆手造節·作品說”系列主題報道。看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手造者的獨具匠心。


“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就出現了蛋殼雕刻這門“最脆弱的指尖藝術”。
解宜栓從事這門手藝已經有近20年時間。從10歲用父親做木工剩下的邊角料雕刻,到2012年接觸核雕、玉石雕,解宜栓發現自己最割舍不下的還是蛋殼雕刻。


妙用無私無象,雕刻萬形千狀。
選蛋有講究,圓潤光滑、顏色深且質地軟的才便于施展纖毫畢現的雕刻技藝。在僅有0.3毫米的蛋殼上雕刻,是對手藝人心態、技藝和耐力的多重挑戰。解宜栓更擅長蛋殼浮雕,由鉛筆起稿到牙雕機雕刻,一件完美的作品往往需要幾萬刀才能完成。從簡單的十二生肖,到獨立創新創作,《密境探索》系列作品是他的一個新嘗試,將藏傳佛教題材與蛋殼雕刻完美結合,不斷探索、創新,是他樂趣所在。
《密境探索》系列蛋殼雕刻作品由鴯鹋蛋殼雕刻的綠度母、鵝蛋殼雕刻的黃財神、雞蛋殼雕刻的文殊菩薩組成,后期解宜栓又陸續創作了白度母、吉祥喜金剛等題材。
鴯鹋蛋殼表面墨綠、內層灰綠,與綠度母的膚色自然吻合,作品顏色翠綠,線條鮮明,透過燈光宛若翡翠。


20年過去了,解宜栓早與蛋殼雕刻結下了不解之緣,割舍不了放不下,心甘情愿做一個“守藝人”。

掃碼了解更多大賽詳情
(智慧青島記者 劉爽 趙振宇)
責任編輯:張慕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