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開學了,朋友圈里不少家長曬出了送娃上學的幸福。因為疫情,近一個月來,孩子們都是居家上網課。不少家長感嘆,“陪娃學習簡直太‘費’家長了”,更有人為即將到來的暑假而擔憂和郁悶。
疫情居家期間,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成倍增加,雖然家長內心會非常珍惜難得的長時間和孩子相處的機會,但是時間一長,產生摩擦沖突的概率也隨之攀升,與孩子的矛盾摩擦、雜亂的瑣事常常讓家長感覺束手無策,無力感油然而生。居家上網課期間,個別家長與孩子不僅沒能做到“相看兩不厭”,有些時候甚至還會鬧得雞飛狗跳,不僅孩子學習進度沒跟上,學習效果變差,親子關系也因此受到影響。可見居家期間,家長與孩子如何相處也是需要學習的。青島新聞網記者邀請到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二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孫平為大家解讀疫情居家家長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01.
智慧化解沖突良方必不可少
1、良好的模式,明確的界限。
給彼此留出空間:網課學習期間,多數家長喜歡采用送水、送零食之類的方式間斷性地監督孩子的學習狀態。更甚至有的家長干脆搬著凳子坐在旁邊“陪讀”。這種方式不但給家長增加了負擔,也讓孩子難以在放松的環境下學習。試想家長工作時單位領導也搬著凳子坐在旁邊,您還能像往常一樣專注于工作嗎?過分監督最終難以避免因為小事產生矛盾。此時家長應當適當減少監督行為。
2、更多的理解尊重,更多的調整。
孩子有一個可以自主學習的環境,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產生摩擦的機會。給予孩子適當的肯定,不少家長因為消極情緒的影響,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也不由自主地摻雜了過多的否定。“你看看你上課的姿勢”、“你平常在學校也這種狀態嗎”之類的話往往掛在嘴邊。孩子在充滿否定的環境下也會產生消極情緒,難免頂嘴幾句,最終演變為親子矛盾。家長應當首先調節自己的心態,給予孩子適當的肯定,不足之處也應通過正確的方式指出,以此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02.
家長積極引導,緩解孩子消極情緒
居家上課難免會使孩子產生擔心、害怕等消極情緒,家長應當多留心觀察,及時給予疏導。在情況不嚴重時,可以讓孩子先放下部分作業進行片刻休息,通過休息時的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減輕不良情緒的影響。對于核酸檢測、封控等特殊情況,家長應該做到詳細解釋,消除孩子因為陌生產生的恐懼感。可以通過一起觀看疫情相關的科普節目或者新聞了解目前狀況,做到心中有數,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現狀。如果感覺孩子的消極情緒過于嚴重,家長難以應對時,到精神衛生中心就診是較為必要的,醫生可以給出更加專業的意見,幫助孩子渡過心理難關。

居家隔離對于天生活潑好動的孩子們來說是較大的挑戰。在家的活動范圍及活動內容較為局限,很容易感覺乏味。多數孩子通過電子設備度過空閑時光,但是快節奏的網絡內容往往在放下手機之后,反倒給孩子增加了不少空虛感。此時家長應該多抽時間陪伴孩子,進行親子互動游戲等,也可以適當鼓勵與同學進行網絡的線上交流,以便于和同學探討學習及生活心得。條件允許的話,在社區內的室外活動和鄰居小伙伴的交往,都能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來應對疫情造成的困難。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