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人都在抱怨自己睡眠不足,進入了“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的循環,亦或者立下flag—今天晚上一定早睡,卻又在明明很困了的時候還想再看一眼手機。你有沒有回想過,在沒有ddl的壓力下,我們為什么仍然會睡得比自己想要睡的時間更晚呢?從心理學角度看來,這種情況被稱作“晚睡強迫癥”或“晚睡拖延”。
01關于“晚睡強迫癥”的那些事
晚睡強迫癥,就是患者能自己意識到該睡覺了,但就是不想睡,現在很多人都有晚睡強迫癥。在心理學上是“拖延癥”的一種,過于執著、擔心、抵觸心理等都是誘因,可能會反映到生活其他方面。
有些人認為早睡覺是浪費時間。好好利用晚上的時間做很多該做的事,實際上是延長生命的一種方式。其實這種所謂的爭取時間的方式恰恰縮短了人的生命,雖然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時間是要在床上度過,卻不只是平靜地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身體的各項指標都在轉換與更新,以達到生命的鮮活。長時間的晚睡強迫癥只會摧毀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機能,黑眼圈、偏頭痛、憔悴、萎靡不振就是它帶來的后果。
02為什么會有晚睡強迫癥呢?
造成“晚睡強迫癥”通常有兩種原因。一是對白天生活的無聲抗議。晚睡族往往是白天勞累了一天,壓力很大,身心疲憊。到了晚上需要依靠亢奮去除心理上的疲憊才能入睡。
二是對睡眠的認識形成了習慣性誤區。其實,強迫性晚睡與失眠有本質區別。失眠是想睡睡不著,強迫性晚睡則是逼著自己保持清醒(睡得著卻不想睡)。
通常情況下強迫性晚睡者并非被生理逼迫而是一種心理需要。
晚睡≠晚睡強迫癥
晚睡與晚睡強迫癥鑒別:心理學定義的強迫癥必須有兩個元素,一個是發作的密度和長期性,第二個是本人知道“我不該這么做,但還是要這么做。”之所以這樣定義,是因為其實很多人只是晚睡,根本談不上晚睡強迫癥。所以這樣的人不必太緊張。但晚睡族要注意自我檢查,不要慢慢演變成晚睡強迫癥才開始治療。

03晚睡強迫癥的治愈指南
1、心理暗示
給自己心理做暗示。必須明確晚上是休息的時間,當大腦告訴你不能睡時,告訴自己:不能被這種思想和意識掌控,我已經很困了,應該馬上睡覺。
2、轉移注意力
關閉電子產品。睡前玩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能使褪黑激素分泌量減少22%。(褪黑激素減少會造成生物鐘混亂,引起失眠。)
計劃明天要做的事。整理規劃出次日待做事項,了卻“心事”再上床睡覺。
創造黑暗的睡眠環境。在完全黑暗的環境里入睡能對褪黑激素的分泌產生影響。睡前記得關掉小夜燈、拉好窗簾。
3、自我睡眠
自我催眠是一種簡單易行又安全的心理自救方式,不妨嘗試一下,即便你不是晚睡強迫癥,這種自我催眠也能幫助你戒除一些壞習慣。它會幫助你催生自我控制能力,但是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時間慢慢鞏固效果。(來源:公大心理角)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