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加快完善新型顯示領域布局
4.96億元入股LED芯片頭部企業,與激光顯示、OLED等技術形成互補應對市場競爭
在資本市場頗為低調的海信視像近日在新型顯示領域拿出大手筆。記者從創業板上市公司廈門乾照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最近發布的定增公告中獲悉,海信視像以4.96億元入股乾照光電,投資金額在此次8位定增對象中位居首位。此次發行股份登記完成后,海信視像將正式躋身乾照光電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6.93%。
乾照光電此次募資主要用于Mini/Micro、高光效LED芯片研發及制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而以Mini LED和Micro LED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恰是海信視像在大顯示戰略下重點布局的領域。海信視像上一次大手筆出手還是在2018年,以3.55億元人民幣的最終交割價格完成了對東芝電視的收購。此次以近5億元入股上游企業,足見海信視像在新型顯示領域加快完善布局的決心。
乾照光電位居行業前三
乾照光電成立于2006年,總部位于廈門,主要從事全色系超高亮度LED(發光二極管)外延片、芯片、高性能砷化鎵空間太陽電池外延片等半導體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據2020年營收規模計,乾照光電在國內LED廠商中位居第三,位居前兩位的三安光電和華燦光電也為上市公司。2021年上半年,乾照光電實現營業收入9.7億元,同比增長97.9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1億元,同比增長164.77%。
Mini LED(迷你發光二極管)和Micro LED(微型發光二極管)領域是乾照光電自2017年起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布局的新業務。隨著行業成熟,LED技術近年來正從照明向其他等應用領域擴展,而Mini/Micro LED正是LED技術在顯示領域的應用。與液晶顯示技術相比,Mini/Micro LED不僅在節能以及顯示效果上更具優勢,還能豐富顯示尺寸,滿足室內外各場景需求,實現了異型屏、透明屏等多樣化的產品形式,近年來備受顯示終端廠商追捧。根據LED inside的預測,2023年全球Mini LED產值將達到10億美元,2025年預計將達28.91億美元。
乾照光電此前表示,Mini LED已實現量產,與多家顯示和面板龍頭企業形成密切合作,預計2022年將形成規模化營業收入;Micro LED技術水平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已實現最小Micro LED芯片尺寸小于5um,同時,公司已經成功開發出巨量轉移原型技術,配合面板廠和終端客戶制作了三款Micro LED全彩顯示屏,成功實現了效果展示。
2020年底,乾照光電啟動總規模15億元的募資計劃,其中11.5億元用于布局Mini/Micro、高光效LED芯片研發及制造項目。根據規劃,項目建成后將具備年產636萬片的Mini LED BLU、Mini LED GB、Micro LED芯片、高光效LED芯片的生產能力。
PK京東方,海信志在必得
乾照光電此次定增獲得眾多資本青睞,而從申購過程來看,海信視像對此次投資志在必得。
本次定增發行共有22家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參與申購,不僅包括華能信托、大成國際、JP Morgan Chase Bank(摩根大通)等知名投資機構,也包括國內面板頭部企業京東方。海信視像最大的競爭對手恰好就是京東方。
海信與京東方均采取了申購6200萬股的“頂格”策略,但海信在出價上更為激進。在第二輪報價時,京東方退出了競爭。
以資本為紐帶,海信視像得以進一步完善在大顯示產業的布局。自2019年底由海信電器更名為海信視像以來,海信視像就進一步明確了未來在大顯示領域全線出擊的戰略。除電視之外,在電競顯示、基準監視器、VR顯示、商用顯示等領域積極布局,以此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Mini LED和Micro LED技術是海信在顯示技術路線上多元布局的重要一環,與激光顯示、OLED等技術形成互補,從而更好應對市場競爭。事實上,國外的三星,國內的TCL、華為等企業近年來均紛紛在Mini LED等領域發力,并不斷推出新品。
面對即將迎來爆發的市場,海信視像也必須要進一步提速。群智咨詢(Sigmaintell)數據顯示,2021年Mini LED背光電視出貨量160萬臺,預計到2025年,出貨規模將達到900萬臺。有業內人士表示,2022年或將成為“上量年”,預計出貨量將較去年翻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 欣)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