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9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海爾集團獲悉,由科技部主辦的首屆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總決賽近日在深圳圓滿落幕,海爾智家“無壓縮機固態電卡制冷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榮獲最高獎——優勝獎。

顛覆性技術被譽為“可改變游戲規則”的創新技術,掌握顛覆性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擁有了決定科技和產業變革的主動權。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旨在突出顛覆性創新技術,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建設科技強國提供動力引擎。自去年7月9日啟動以來,大賽吸引了全國眾多項目參與角逐 ,其中2724個項目入圍初賽,海爾智家作為家電行業唯一的一家企業參加了總決賽。
據介紹,海爾智家提出的“無壓縮機固態電卡制冷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將有助于中國實現新型制冷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意味著中國可能在下一代制冷技術上實現國際引領。

壓縮機是現代制冷設備的“心臟”,在制冷、空調、熱管理等眾多領域都極為重要。而壓縮機制冷中使用的制冷劑氟利昂是大氣污染的元兇之一。因此,固態制冷被美國能源部認定為最有前景替代壓縮機制冷的技術。在眾多固態制冷方法中,電卡制冷不僅制冷效果最好,節能效果更是其它同類技術的至少3倍以上,可實現零碳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節能,是制冷行業絕對的顛覆性技術。
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和制造強國戰略,海爾組成核心專家團隊,聯合高校共同研究,提出了無壓縮機固態電卡制冷系統項目,旨在通過模組研發、制冷機系統研發最終達到產業化應用的目標。這一項目的提出讓無壓縮機制冷上了一個新臺階,并在技術、創新模式和節能方面實現了顛覆性突破。經核算,如果此項目順利產業化,有望為中國每年節省出5個三峽大壩的發電量。

在節能環保的這條賽道,海爾勇敢闖入“無人區”,率先布局,抓住創新主動權顛覆制冷行業百年發展。當行業內仍在討論如何降低壓縮機能耗時,海爾早在10年前就已入局無壓縮機制冷賽道。海爾的無壓縮機制冷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實現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應用于航天冰箱、空間站冰箱、深海冰箱、醫療冰箱、制冷酒柜等場景。2011年海爾“航天冰箱”首次隨神舟八號進入太空,讓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全球第三個掌握航天冰箱技術的國家。十年間,已經“七入太空”,助力實現我國航天強國夢。
固態制冷技術的領跑背后,是海爾強大的科技創新生態。其獨特的“10+N”創新生態體系可以快速調動科研、制造、營銷資源,成為創新的不竭動力,其在智慧家庭、工業互聯網、大健康、物流冷鏈等領域的廣泛布局,也為顛覆性技術的誕生和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據介紹,此次參賽項目的研究不同于以往以高校為主體研究單位、以材料為主的偏理論性研究,在這一項目中,海爾聚集了5家以上電卡制冷領域優勢高校和多家上中下游產業鏈,多學科技術和產業交叉融合,建立起了一個開放的創新體系,將大大加速技術成果轉化。依托海爾開放創新生態,將有更多顛覆性技術誕生在中國土地,讓世界看見中國實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