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大賽專題,看青島手造視頻,上傳作品
編者按:
傳統與時尚,厚重與精致,守正與創新,沉穩與活力。在幾千年的發展中,青島的手造業將“傳統”與“時尚”融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手造藝術使這個城市擁有了更獨特的吸引力。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指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市總工會、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青島市民間藝術家協會、青島市手工藝協會、觀海新聞、智慧青島、齊魯工惠·青島行承辦的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火熱進行中。
今天起,為您帶來“青島首屆手造節·產業說”系列主題報道。看“青島手造”在新時代里,如何引領產業風潮。
“青島首屆手造節·產業引領篇” | 平度草編
用指尖上的靈動編織,賦予植物以嶄新的生命力。這種神奇的手藝,謂之“草編”。最早的草編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時期;令據《禮記》載,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編制的莞席了,而且當時已有專業的“草工”,“作萑葦之器”。

草編在漫長的傳承過程中,并沒有被遺棄,而是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草編藝人利用事先染有各種顏色的草,編織各種圖案,有的則編好后加印裝飾紋樣。作為中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草編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其價值不僅僅是囿于一種經濟實用鏈條,而且具有較高的審美愉悅和鑒賞功能。手工草編帶著大自然的氣息,于無聲處點亮了生活的各個角落,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

青島平度新河鎮是“中國草編工藝品之鄉”,平度草編擁有三百余年歷史傳承的工藝,憑借深植農耕文明的文化底蘊和獨具一格的藝術審美,在2013年被評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幾根麥草,一把草辮,上挑下掐間變幻成了草帽、草藝包、草扇、草瓶等一個個精美的工藝品,便形成了平度草編獨有的風格特點。隨著時代的進步,平度的草編企業順應市場形勢不斷在突破創新,原材料從最早的麥秸草到玉米皮,從南方水草到進口拉菲草,原來單一的草類編制產品已經發展到草、紙、柳、木制、機繡、機釘及其他天然纖維工藝品等七大系列8000多個品種,產品暢銷50余個國家和地區,再現當年“十里長街無閑女,家家都有編藝人”的歷史盛景。編制手法由最初的編辮、平編、絞編、編花等發展到錐砌法、串接、串釘等30多個手法。


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青島市從事草編工藝品的企業有百余家,每年出口額可以達到上百億,青島瑞龍工藝品廠就是其中的一家。該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公司主要生產產品服飾類的各種款式草編包、帆布休閑包、棉麻紙布包,家居類的各種材質購物袋、儲物筐;是 GAP、TARGET、ZARA、MK、COACH 等國外大牌的優秀供應商;每年出口額達到2000多萬,連續三年呈遞增趨勢,產品遠銷歐美、南美洲、東南亞等世界各地。


2019年瑞龍工藝與新河鎮政府合作借助國貨回潮的大浪,注冊了“指間大象”商標;2021年,新河草編的銷量開始逆勢上揚,僅“指間大象”這一本土草編品牌在國內市場的產值就從0元飆升到了6億元。300多年草編歷史成就彰顯“指間大象”的意蘊——“大象”無形也有形,120多個系列、上萬個品種,演繹著指間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在談到青島草編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時,瑞龍工藝總經理王建明表示:“平度草編是一門富有深厚的歷史和民間傳統的手工藝,我們的草編產業一頭連著國際大市場,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是一道獨特的產業鏈風景。我相信,在富有創造性的青島人民的手里,草編將會成為青島乃至世界具有時代文化風采的傳統手工藝的時尚代名詞。”

“左手市井,右手青禾,于巧女指間窺見新河萬千大象。百年傳承、淬煉新生,于蒲經葉緯間慢燉草編文化沉香。”平度草編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將傳統玩出新花樣,為老手藝覓得新生機。一根根“草辮”傳遞著手工、淳樸與回憶,在人們的指尖集聚起旺盛的生命力,代代延續,傳承歷史,編織未來。

掃碼了解更多大賽詳情
(智慧青島記者 劉爽 趙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