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幾條私信,都是二十歲女孩子的迷茫,大意是,“我也想成為閃閃發光的人,可又想到自己起點那么低,覺得一切夢想都遙不可及……”
我知道那種無力的感受,就像看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富家孩子能夠自信地預測自己未來將走入牛津劍橋;而窮苦孩子則瞪著無辜的大眼睛問,“大學是啥意思?”
一些人的起跑線,是另一些人奮斗終生都難抵達的終點。 如美國影評人羅杰·艾伯特說,“一個人將來的生活過得怎樣,其實早在7歲時就都定下了,甚至在子宮中就已形成了……” 可是最近聽說幾個勵志故事,一定程度上推翻了這樣的說法。 有太多很厲害的女生,并非天生贏在起跑線上 。
01
一位女友,有錢有顏值有才華,舉手投足颯爽精干,仿若是亦舒小說里走出的人物。 她告訴我,其實為了負擔家里的債務,自己18歲便走入社會,在大公司做一枚不起眼的秘書,每天中午逆行著結伴去外找食的同事,一頓外食的海鮮面就是她的夢想。
大多數午休,一個人啃著饅頭就著湯,自己和自己對話,“若還有吃以外的夢想,那就是好羨慕那些能去讀大學的同齡人”。 所有無需技巧的瑣事都交到她手上,她偏偏把它們做到最佳,幾年后公司出錢送她去讀書,逆襲由此開始。
讀書回來后,哪里還甘心做從前的自己,她升職加薪跳槽,旅行打扮投資,十幾年里,抓住一切能夠提升自我的機會,默默完成實現夢想的諸多步驟。 她說過這樣一句話,“普通人逆襲哪有那么容易,誰不是一邊接受命運,一邊反抗命運?!?/strong>
02
一位朋友年少時跟隨家人出國,住在貧民窟一樣的街區,父母終日在餐館打工,她在學校里對著一頁頁的英文犯愁,被當地的孩子們捉弄、欺負、起奇奇怪怪的綽號,卻連一句像樣的反擊都不會說。
她后來成了家族里學歷最高的人,也是當年班級里最出息的人,英語說得和當地人一樣漂亮,她回憶舊時的漂泊:一家人擠在一個房間里生活,晚餐是自己一個人煮的罐頭湯,衣服被刮出一個洞,不敢和家人講,出門靠手臂遮住。
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孤獨,沒有打倒一個女生,反倒匯聚成厚積薄發的能量。 她告訴我,“有時低起點不是一件壞事,對于那些不服輸的女生,這可能是一生奮斗的動力?!?/strong>
03
這些年聽到很多人的故事。 有人苦惱“專科畢業是不是沒出路了”,也有人分享自己專升本、找到好工作的經歷。 有人抱怨自己家境不好,學費都是七湊八湊來的,也有人告訴我她畢業后到大城市闖蕩,從一無所有到買房扎根。 有人羨慕同齡人在國外的大學里提升自我,也有人畢業后邊努力賺錢邊學英文,最終拿到國外大學的獎學金……
不斷有人來到迷茫的二十歲,也不斷有人走向充滿斗志的三十歲。 家境不好,便努力學習,找到好的工作,認認真真賺錢;學歷不高,就做好當下的工作,抓住一切提升自我的機會;沒有美貌,踏踏實實磨練技能,也可為自己筑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 如果說我從大家的故事里學到了什么,那便是,低起點,是天生的障礙,也是腳下的彈簧。
04
十二年前我走入大學,很多時刻都在經受低起點年輕人的迷茫和絕望。 同寢女生每年拿國家獎學金,隔壁女生是某省語文狀元,再往遠走,雅思8分,班花,富豪的千金...一個不夠優秀不夠好看不夠努力的我,不知要拿什么去憧憬未來。
等到好多年過去,當我經歷了很多奮斗也聽說了很多故事,才知道哪里都不是人生的終點,有些逆襲,是離開校園后才開始的,有些逆襲,是中年甚至是老年才發生的。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JK羅琳32歲才出版了哈利波特,董明珠36歲做底薪200的空調銷售員,Vera Wang39歲才開始縫婚紗,摩西奶奶76歲投身繪畫,80歲才轟動世界。
所以二十幾歲的你,千萬不要輕易陷入負能量磁場, 人生還有太多可能,它不看你起點如何,只看你是否足夠努力,足夠堅持,是否抓住面前的每個機會,沒有辜負時間的意義。 相信終有一天你不再專注別人的世界。
天生的美貌、才華、財富……這些你都沒空羨慕了,你忘記了曾有的起跑線,每一天都是一條嶄新的起跑線,帶你到閃閃發光的未來。
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你有過逆襲的故事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