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傳統與時尚,厚重與精致,守正與創新,沉穩與活力。在幾千年的發展中,青島的手造業將“傳統”與“時尚”融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手造藝術使這個城市擁有了更獨特的吸引力。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指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市總工會、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青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青島市手工藝協會、觀海新聞、智慧青島、齊魯工惠·青島行承辦的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火熱進行中。
今天起,為您帶來“青島首屆手造節·作品說”系列主題報道。看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手造者的獨具匠心。

2012年,張鄧輝就讀大一,在網絡上看到手工皮具的第一眼便深深沉迷,花光了身上僅剩的300元,他擁有了自己第一套工具,從此走上了他追逐夢想的道路。

在杭州上大學的四年張鄧輝從未停止對手工皮具的喜愛,畢業后帶著滿腔熱血回到青島開了一間皮具體驗店。張鄧輝說,當時什么也沒想,喜歡就先做了再說。多年走來,他從對未來的迷茫和恐慌到現在的信心滿滿,是夢想讓他有了堅持的動力。逆境總是有的,但人生總要進擊。


從皮質掛件到腰帶、皮包再到現在的皮質家具,一件成功的手工皮具要在上百種皮子里選擇出顏色、質感、軟硬都符合需求的皮料;再根據紋理、傷疤,辨別牛的不同肌理,做出最合適的皮具樣式。


做手工皮具,一件作品往往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首先需要經過詳細的繪圖、打板;裁切皮料、打斬也有講究,斬的間距一般有四種,間距細,線跡才能精細美觀;磨邊、縫線是對手藝人耐心和細致的最大考驗,手縫線是手工皮藝標志性的一道工藝,縫制的方法不同導致不同的線跡效果,捆邊、明縫、內縫、捆邊內縫、捆邊明縫、半明縫等都是縫線的不同手藝,縫線的關鍵是讓皮具更有質感,線跡美觀又牢固。

每件手工作品,都表達了手工匠人對生活的細膩感知,更蘊含著手工匠人真摯的情思。夢想,是執著的信念,實現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棄的堅持。手工皮具屬于熱愛生活的人,也屬于堅持夢想的人。

掃碼了解更多大賽詳情
(智慧青島記者 劉爽 趙振宇)
責任編輯:張慕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