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說
交通線亟須轉型“生活線”
隨著城市持續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很多城區功能正在發生轉變。尤其是隨著承擔物流功能的道路周邊逐漸建起居民聚集區,如何助力其從單一性交通線順利轉身成為“生活線”,不僅事關城市升級之路,更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連。
無疑,功能轉型對相關設施的配套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規劃落實受阻、建設推進乏力,一些區域的轉型步伐過于遲緩,頻遭百姓詬病。此前,有網友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反映與重慶路相交的遵義路、十梅庵路、大棗園路等道路存在“斷頭”、狹窄、亂停車等問題,交通早晚高峰時段擁堵嚴重,影響片區居民正常出行。
該網友透露,他的居住地和工作單位都在重慶路上,距離只有三四公里,但每天上班通勤時間卻需要40分鐘。他多次就遵義路、十梅庵路、大棗園路的打通、拓寬等問題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但至今通勤難題未見改善。
誠然,道路規劃建設事關城市發展大計,并非短時間內可以一蹴而就的。比如,十梅庵路拓寬要結合舊村改造予以考慮,大棗園路堵車難根治,遵義路打通工程雖已納入了我市“十四五”規劃,開工時間卻還未確定。但周邊百姓不斷高漲的呼聲同樣不可忽視。
重慶路是青島南北交通要道,車流密集,沿線布局了眾多的制造、物流、倉儲企業。近年來,隨著老企業陸續搬遷,重慶路加速轉型,一座座現代化居民小區在道路兩側相繼落成,數以萬計的市民安居于此,對該區域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現實制約,重慶路沿線區域設施配套有著明顯短板。一方面,路網體系不完整,主次干道之外,支路較少,交通循環不暢;另一方面,原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承載力較低,面對短時間內大量涌入的人口力不從心。
為了破解難題,我市近年來不斷推進重慶路周邊區域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優化路網結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居民需求差距仍然較大。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上和本報輿論監督熱線里,吐槽重慶路周邊各種問題的市民不在少數。有人反映交通擁堵;有人反映購物、就醫不便;有人反映居住環境差、品質低,這都無不與道路問題息息相關。
重慶路折射出城市發展中規劃建設功能的艱難轉型之路。助力這些單一交通線向生活線轉型發展,相關部門要以群眾需求為根本出發點,科學謀劃、系統推進,努力實現工程早啟動、項目早投用、市民早獲益。對于市民群眾需求強烈卻受制于現實條件、短時間內無法擴容升級的設施,相關部門要加強精細化管理水平,用科學、細致的管理挖掘既有設施潛力,最大限度地為市民群眾生活提供便利。
高標準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是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增強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隨著城市不斷嬗變,加快功能轉型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區域生活便利水平、激發片區活力已經成為擺在城市建設者、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選課題。時下,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相關部門要抓住有利契機,有所作為,加速推進城區功能轉型,更好地服務城市發展。
青島日報2022年5月25日7版
點擊版面查看全部內容
責任編輯:岳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