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北區遼源路街道海楓社區衛生服務站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深入社區網格,與樓長一起到社區居民家中“串門”,上門為有需要的居民送藥、測血壓、測血糖,普及健康教育知識。在福安小區老年居民丁大叔和祝阿姨家中,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的醫護人員為老兩口免費進行了細致地查體后,并從日常用藥、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指導耐心地指導。足不出戶就可以免費查體,讓二位老人感到非常高興,主動要求與醫護人員合影留念,定格這溫暖一刻。
△免費查體后,居民要求與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合影留念。
今年以來,市北區衛生健康局創新思維謀突破,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街道社區雙網格融合健康服務工作,將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投入到各街道社區的區域網格服務范圍,全面掌握網格內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提供連續性、精準性的優質醫療服務,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轉變服務模式,努力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和服務質量。
雙網融合,精準服務
137支家庭醫生團隊以全區22個街道大網格、137個社區、940個小網格為基礎,深入網格內家庭、單位,通過繪制單元格、樓宇圖等方法全面掌握網格內人口、家庭、單位、疾病譜、重點服務人群等基本情況,并建立起“群眾需求,家醫響應”機制,對群眾反映的健康服務需求,第一時間與網格資源內家庭醫生相匹配,提供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健康管理、疫情防控等服務。
便民利民,科學指導
堅持社區隨訪、家庭醫生服務同步進行,為社區居民提供送藥、血壓監測、血糖監測、心電監測等服務,跟蹤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服務;實行首診負責制,為居民講解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各項惠民利民政策,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知識宣傳,發布健康提示和就醫指南,科學指導公眾正確認識和預防疾病;提供適宜的醫療和藥品服務,并幫助網格內居民選擇適宜的就醫路徑,預約上級醫院診療和轉診服務,以及指導居民辦理門診統籌、門診大病簽約服務工作,實現服務零距離。
突出特色,預防干預
開展中醫藥服務“五個一”工程(印制中醫藥服務一冊通、打造一處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設立一個“中醫藥文化”節、打造一處中醫藥特色服務街區、推廣一套中醫傳統運動項目),并經常開展中醫藥科普養生大講堂、宣傳義診等活動,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優勢,為普通人群、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慢性呼吸疾病、重點人群提供各類中醫藥預防處方,加強預防干預。
△鎮江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邀請青島阜外醫院醫聯體專家進社區義診。
專家義診,談醫說病
將醫聯體末梢向基層社區延伸。依托齊魯、青大附院、市立、海慈、中心5所三甲綜合醫院,推進以項目合作方式的醫聯體“專科聯盟”建設,發揮醫聯體支援幫扶優勢,圍繞綜合醫院定點支援、專家下基層,為居民開展免費義診,健康教育,發揮社區居民對知名專家的信任作用,聚焦社區居民對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關注度,拓展基層衛生服務影響力。
心理疏導,在線答疑
推出“1+6+X”心理服務模式。以“心相伴、愛同行”為主題,定期開通“溫心市北”網絡社區在線公益直播,采取網絡課堂和線上答疑等多種方式,為群眾提供心理疏導、心理健康知識、常見治療方法、在線答疑等服務;設立6條24小時服務專線熱線,4所轄區精神病醫院設立心理服務熱線4條,補充提供電話心理咨詢指導;依托社區精神科醫生和社會心理組織廣泛力量,開展心理衛生服務“六進”活動,實現心理疏導服務無死角。
通過雙網格融合健康服務工作的扎實推進,家醫團隊與街道社區區域網格無縫銜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醫聯體專家服務等工作有機融為一體,居民常見病、多發病在區域內就可以解決,有效推動了醫療技術和醫療資源“雙下沉”,提高了社區居民健康獲得感,實現了“衛生到門口,健康進家庭”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