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3日訊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穩就業壓力明顯加大。青島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扎實落實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決策部署,全力以赴減負、穩崗、擴就業,目前全市就業形勢保持基本穩定。2020年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7.99萬人,同比增長2.37%。
記者從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的就業主要有五大特點。
一是全市就業呈“V”型趨勢,新增就業實現正增長。今年1至6月份,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7.99萬人,同比增長2.37%,今年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其中本市勞動者在青就業20.26萬人,同比下降1.72%;外來勞動者在青就業17.73萬人,同比增長7.49%。截至6月末,全市企業參保職工331.51萬人,同比增長2.33%,就業增長帶動了參保職工人數的增加。從單月看,一季度全市就業受疫情影響呈下降趨勢,二季度隨著企業復工達產,就業逆勢反彈,今年上半年就業趨勢整體呈“V”型。
二是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小幅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截至6月底,全市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64萬人,同比增長4.4%,其中實有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3.93萬人,同比增長3.5%。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01%,同比上升0.04個百分點。
三是服務業吸納就業小幅增長,民營經濟吸納就業占比超八成。今年1至6月份,服務業吸納就業25.15萬人,同比增長2.66%。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科研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娛樂業、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吸納就業增幅較大,分別同比增長66.32%、36.99%、36.29%、7.59%。1-6月份,民營經濟吸納就業30.66萬人,同比增長4.11%,占全市新增就業總量的80.71%,較去年同期上升1.35個百分點,民營經濟繼續發揮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
四是技工類崗位需求大幅增加,招聘工資持續增長。今年1至6月份,全市各級人力資源市場共發布崗位25.2萬個。從工種看,平面設計員、課程顧問首次進入崗位需求排行前十位,餐廳服務員、營業員退出崗位需求排行前十位。從技工類崗位看,鑄造工、電機裝配工、沖壓工、數控車工等技工崗位增幅較大,分別同比增長了321%、292.9%、162.4%、70.9%。今年1至6月份,全市人力資源市場平均招聘工資為5112元/月,同比增長10.5%。其中,制造業平均招聘工資為5288元/月,同比增長12%,服務業平均招聘工資為5002元/月,同比增長9.3%。
此外,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崗位需求前十位的崗位也有變化。操作工、銷售代表、焊工、縫紉工、平面設計員、課程顧問、保安員、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保潔員、包裝工,成為需求量最大的崗位前十位。
五是創業扶持政策效應顯現,扶持創業人數逆勢增長。今年1至6月份,全市政策性扶持創業3.2萬人,同比增長66.88%;發放創業扶持資金5.2億元,同比增長452.38%。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63筆,貸款金額18061萬元。為266名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發放貸款貼息353.58萬元,同比增長33.5%。
據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青島市就業人數逆勢增長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原因:一是“雙招雙引”攻勢拉動就業。今年上半年,初次在青就業人員12.49萬人,同比增長1.71%。其中,6月份單月初次在青就業人員3.07萬人,同比增長40.55%;城市吸引力也不斷增強,1至6月份,省內外來勞動者來青就業10.50萬人,同比增長9.86%,省外勞動者來青就業7.23萬人,同比增長4.22%,其中黑龍江省(1.81萬人)、吉林省(0.76萬人)、河南省(0.69萬人)人數居前三位,來青就業人數較多(5000人以上)的地區中,河北省增幅最大,達到9.74%。此外,外來人員學歷層次也大幅提升,外來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9.52萬人,同比增長16.50%,占外來人員總數的53.7%,所占比例上升4.15個百分點。
二是政策扶持帶動就業。青島積極落實穩崗返還政策,穩定崗位175萬個,涉及企業6.56萬戶。受益于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實現了擴大就業2.46萬人,涉及企業6458戶。此外國家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對我市中小微企業及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免征2月-12月單位繳費,對大型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各類社會團體等減半征收2月至4月單位繳費等一系列政策,有效穩定了我市的就業形勢。
三是新增市場主體擴大就業。今年上半年,吸納就業的市場主體8.97萬戶,同比增長36.59%。其中初次吸納就業的市場主體3.55萬個,同比增長58.22%,吸納就業11.20萬人,同比增長40.26%,拉動就業作用明顯。
下一步,青島市將實施更加積極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崗位供給,搭建靈活就業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開展就業援助專項行動,努力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青報全媒體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