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國慶假期一過,一年中的最后一個季度便正式開啟了,之于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則意味著“找工作”已悄然駛入賽道。目前我國經濟復蘇的速度非常快,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青年智慧將會與何種時代機遇碰撞?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近日,四川小伙劉沈廳名校碩士畢業后回鄉當農民的創業故事頗受關注。當“學霸”遭遇“農民”,會奏出怎樣的旋律?“以科研的態度去種這塊地……”劉沈廳的這句話能否讓你恍然大悟,如今,“農民”,已從“一種身份”變成了“一種職業”,對于當代農民,我們不能再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劉”的視角去審視,因為在一群像“小劉”這樣有志向、有智慧、有能力的青年才俊們的努力下,“農民”正向“讓人們向往的職業”作生態演變。
名校大學碩士、“學霸”
公益團隊創始人
獲得過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專利大獎……
當你擁有這些光環的時候
你會選擇做什么工作?
出國深造
還是進大企業當工程師?
有這樣一位出色的年輕人
他的選擇則讓人有些意外
回鄉當農民!
他,就是劉沈廳
從“門外漢”到“土專家”
自主研發專利技術解決種植難題
一望無際的柑橘園里
柑橘樹長勢正旺
園主人劉沈廳
在這片綠油油的田地中已耕耘3年
2016年底
懷揣著在農業上闖出一片天地的想法
劉沈廳回到家鄉承包了130畝土地
80畝地種獼猴桃
50畝地種晚熟柑橘
然而由于技術匱乏
獼猴桃被有機肥 “燒”死
備受打擊的劉沈廳決心求新求變
通過技術培訓、網上學習、
線下交流等方式
快速掌握晚熟柑橘的種植技術
將80畝獼猴桃全部改種為晚熟柑橘
同時自主研發了
“冬季晚熟農產品雙層絕熱防霜凍袋”
和簡易滴灌系統專利
不僅解決了傳統種植難題
還免費在四川省超過五千畝的果園
進行推廣試用
年銷售收入達百萬元以上
從“新農人”到“興農人”
做職業農民的“領頭羊”
要想走得快,一個人走
要想走得遠,一群人走
小有所成的劉沈廳積極傳遞自身微力量
擔任大學勞育導師
和鄉村振興學院農業專家
培訓全省300余位新型職業農民
同時還與30余位返鄉創業年輕人
共同成立“微夢志愿服務隊”
不定期走訪農戶、宣傳政策、
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全區每一個鄉鎮都留了下他們青春的腳印
正值青春的他們回到充滿希望的鄉野
用雙手改變自己和身邊人的命運
也改變了中國廣袤大地上一座座村莊
學霸和農民
這兩種身份沖突嗎?
在10月8日的《主播說聯播》欄目中
康輝這樣說——
用做科研的態度種地
享受做農民的成就感
他的故事讓人明白
農民也可以成為讓人向往的職業
建設美麗鄉村 助力脫貧攻堅
少不了年輕人的力量
加油,小劉和“小劉”們!
(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微言教育等)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