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掛枝頭,一個個甘甜的地瓜鋪滿地……10月14日,在威海高新區初村鎮五十一號農場蘋果園中,一派豐收景象。百余名工人在園中不停忙碌,五十一號農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松正帶著南方客戶察看園中即將豐收的蘋果。
墜滿枝頭的是紅富士,個大形正、顏色鮮亮;有些還未摘袋的是維納斯,等待著最后的成熟期。放眼望去,果園內處處都是誘人的畫面。據黃松介紹,10月14日正式開始采摘蘋果,將持續至11月中旬,平均每天產量5萬多公斤。目前主要成熟的品種是紅富士,維納斯品種將于10月底開始采摘。
“我們這的蘋果好吃!”黃松隨手從身邊果樹上擰下一個蘋果遞過來,擦擦咬上一口,甘甜脆爽。黃松絲毫不擔心今年蘋果的銷量,“今年預計紅富士產量300萬公斤,維納斯則在100萬公斤左右。大訂單都已被客戶預訂,其中光廣州一位客戶就訂了50萬公斤的維納斯。”黃松說。
就在五十一號農場充滿豐收喜悅的同時,佃里院村北的圣女果采摘大棚內也是歡笑聲陣陣。
14日早晨6時,佃里院村村民曲奎玲和俞梅娟就來到村北的大棚采摘區,上午有80公斤圣女果的采摘任務需要兩人完成。
今年,佃里院村依托周邊的青旺、潤聲等農業企業,流轉村內閑置土地,建設起了以家庭體驗為特色的開心農場板塊。據佃里院經濟股份合作社理事長陳福明介紹,4月時種了四個大棚的圣女果,共計1.2萬多棵,自6月成熟開始采摘以來,已陸續收入近8萬元。
圣女果一年四季都結果,許多單位、學校、酒店都聞訊提前來佃里院村預訂。按照目前形勢,陳福明算了一筆賬:一年下來,一個圣女果大棚純利潤將近10萬元,四個大棚可以為集體收入增加40萬元。
“從種苗到結果,中間各個環節都是村民自己研究的,網上學、問朋友、問專家,不僅省錢,我們個個還都成了土專家呢!”陳福明笑著說,現在還有兩個圣女果大棚準備開建,明年將陸續建4個草莓大棚和4個葡萄大棚,發展采摘游。
一邊盤算著家庭農場的規劃,陳福明一邊朝村內走去。秋日里的山村田園風情格外濃郁,村內整潔有序。據陳福明介紹,下一步還計劃挖掘村內水井、窯窖、鄉村記憶館等資源,開發豆腐工坊、花盆制作等傳統工藝,建設“一井一窖一館、五谷五園五田”的特色景觀。屆時,佃里院村將形成“三月梅花四月桃,五月薔薇六凌霄,七月八月采葡萄,秋啃地瓜彩葉飄”的特色旅游產業鏈。
初村鎮域最西是一片地瓜標準化種植區,機器先割地瓜葉,收割機再翻地刨出地瓜,人工在地里撿拾,再運往村中的車間進行分揀……最近一個周,這里天天都是一派勞作忙碌的景象。
“從10月8日我們就開挖地瓜了,霜降后,地瓜要全部挖完。”長夼店子村委會主任元振江說,地瓜是今年5月栽種的,眼下是第一批收獲的地瓜。
地瓜是穩產高收的農作物,長夼店子村附近的沙壤地里長出來的地瓜筋少,味道醇香甘甜。今年共種了煙薯、香薯和濟薯三個品種,其中香薯全部為藍呱呱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訂單式”種植,其它將出口到日本。
長夼店子村位置偏遠,經濟較為薄弱,今年高新區初村鎮立足周邊多山巒地的實際情況,采用“黨支部+合作社+企業”的模式,與藍呱呱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領辦日本“紅春香”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村黨支部把一家一戶村民組織起來,由農戶分散種植,藍呱呱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統一供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產品。
近一周,每天早上7點,長夼店子村村民林永玉就和其他30多位村民準時出現在村南的地瓜地里,他們是被雇用的村民。林永玉說,在來地瓜地里干活之前,他在外打工,每月掙2000元,而現在在自己村里干活年收入近5萬元。
除地瓜種植外,藍呱呱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還在長夼店子村引入地瓜加工項目,企業增產,村民也增收。在種植基地,5個現代化大型地瓜儲藏窖依次排開,非常壯觀。據元振江說,每個地瓜窖長50米、寬14米、高約7米,最大容量能儲存地瓜300萬公斤。目前已基本建成,正在陸續迎接今年第一批豐收的地瓜“入住”。
“地瓜窖常年溫度保持在10℃左右,今年冬天地瓜窖將發揮最大作用。”元振江說。每年12月到來年3月是農閑時節,也是地瓜深加工的旺季,加工流水線需要100多位村民前來工作,每人每天收入100多元錢,村民變身“產業工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初村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發揮威高集團、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的工業帶動優勢,突出高效現代農業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強的特色,大力扶持五十一號農場、藍呱呱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植生態農業等農業企業做大做強,深入實施“科技興農、以工促農、以農惠農”,強化村企共建、聯動發展,帶動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打造具有高新區特色的鄉村振興樣板片區。(Hi威海客戶端記者 謝菁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