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9日訊 “感謝法院領導、承辦法官對法律的堅守?!苯?,黃島區(西海岸新區)人民法院民一庭辦案法官魏來收到一封從北京寄來的感謝信,信中如此寫道。沒有華麗的辭藻,信里卻盛滿了發自肺腑的感謝之情。這封感謝信背后究竟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
慕名來新區買房 不料卻打起官司
2019年底,一對北京的退休老夫婦聽聞青島西海岸新區景色優美,環境宜人,便來到西海岸打算購置一套房產,以供度假養老。
很快,兩位老人選好了樓盤,看好了房子,簽了房屋預售合同,并交了定金和首付款,兩人辦完相關手續便回到了北京。然而,事情卻沒有想象中順利,在后期與開發商交涉的過程中,雙方發生糾紛,老夫婦提出退款退房被拒后,于今年1月,將某房地產公司訴至區法院。
辦案因疫情受阻 誤會重重惹來上訪
案件起訴到新區法院后,恰逢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當事人不能來法院開庭,為辦案帶來了困難。對此,新區法院迅速啟動互聯網庭審,當事人只需按要求登陸系統,在家也可“云開庭”。辦案法官魏來第一時間對該案進行了排期開庭,并安排法官助理聯系原告夫婦,詳細告知其操作方法。然而,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和電腦,多次預約開庭都無法進行下去,無奈之下,魏來只得征求其意見,待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后及時開庭處理。
受到疫情影響,開庭一再延期。時間久了,老夫婦開始心生疑慮,懷疑法院和法官地方保護,偏袒被告,便向有關領導寫信上訪反映情況。
法官搭起便民橋 促當事人異地和解
魏來得知信訪情況后,再次電話聯系老人說明原因,并聽取了老人的訴求??紤]到老人異地訴訟的不易和急迫心情,魏來決定直接通過背對背調解的方式先行處理。一邊電話通知被告公司前來調解,擺事實、講道理,耐心做工作,另一邊及時通過電話與老夫婦溝通,緩和各方矛盾。經過多番耐心調解,雙方當事人同意達成調解協議。
8月,魏來根據調解意見先后將調解筆錄和調解書以郵寄方式寄給原告夫婦確認簽字,案件以調解方式結案。在整個辦案過程中,原告夫婦不僅沒有往新區法院跑一次,也未使用互聯網庭審,案件順利辦理完結,兩位老人特意寄來感謝信。(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王一)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