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9日訊 過期藥嚴重身體危害,如果被隨意丟棄,還容易對土壤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害。青島從多年前就開始開展過期藥品回收工作,但近期有市民反映,一些定點藥店不再收取過期藥品。10月19日,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杰做客《行風在線》時表示,2014年以來,我市通過1500家定點藥店開展公益性過期藥品回收,每年在平度新河對回收藥品進行集中銷毀。截止到去年,大約已銷毀了88噸,今年還要再銷毀30多噸。
針對市民反映的藥店不回收過期藥品的問題,張杰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宣傳力度,對藥品回收定點藥店的名單進行公示,加強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對藥店實行網格化管理,加大巡查力度。雖然是公益性活動,但是仍然要加強相關藥店人員的培訓,通過考核等手段,提升藥店的積極性,齊抓共管把藥品回收工作做好。
現在很多商家為了刺激消費、回籠資金,都會推出預付卡,但這也導致了大量的消費糾紛。張杰介紹,對于預付卡消費,目前還沒有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出臺,在執行方面的法律依據也不足。為了避免和解決此類糾紛,青島市場監管部門從多個方面進行了嘗試,首先是規范合同范本和格式,督促消費者和商家都能做到按合同辦事,其次是通過各種渠道,對不誠信商家進行公示曝光,把惡意商家別入“黑名單”,嚴禁其再注冊新的公司。今年9月,八部委聯合下發了單用途預付卡規范提升的指導意見,對相關部門的職責做出了界定。結合最近我市推出的消費糾紛管理提升專項行動,市市場監管局已經制定了相關辦法,對預付卡消費涉及到的多個部門明確職責,協同推進。張杰提醒市民,消費時要留存依據,比如說正規格式的合同、發票,同時對于優惠幅度過大的預付卡宣傳,一定要謹慎購買。
節目中還有市民反映,農貿市場和超市的預包裝食品相對比較規范,生產日期、產地一目了然,但是散裝食品敞口擺放,沒有遮蓋,生產日期和來源也不清晰,讓人感覺不太放心。對此,青島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處處長匡雷介紹,市民反映的問題確實普遍存在。現在超市里面銷售的散裝食品分為從生產廠家進貨和自制兩類,市場監管部門要求,散裝食品在銷售的過程中,要對相關信息進行標識,包括生產企業、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儲存條件。同時,產品的存放要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三防設施要齊全,通過冷凍、冷藏、常溫等手段保持食品的新鮮度。張杰表示,作為監管的重點,市場監管部門會加大散裝食品監管力度,排除隱患,一旦發現問題商家,將嚴肅查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春曉)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