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工人文化宮正式對外開放。作為青島市區規模最大、服務模式最全的文化宮,該處合理規劃了“六位一體”的職工服務綜合體,依托“我建我管”“我建他管”“他建他管”“共建共管”的“四輪驅動”運營模式,引入更多市場化、專業化管理模式和優質資源,將為轄區職工群體提供更加普惠、精準的服務。
工人文化宮能給職工帶來什么?青島市李滄區工人文化宮無疑給我們帶來了亮眼的答案。按照青島市總工會關于文化宮建設“3+X”的標準定位,李滄區總工會科學規劃、拓展功能,打造了職工文體中心、職工服務中心、職工賦能中心、職工法律援助中心、職工健康服務中心、職工子女托管托育中心等“六位一體”的職工服務綜合體。
可以說,這樣的工人文化宮,除了給職工提供文體活動外,提供的其他服務更加多元和立體,比如技能教育培訓、親子托管服務、職工健康服務等。這些服務不僅有利于提升職工自身的能力,而且兼顧了家庭和孩子,解決了職工的后顧之憂。
同時,工人文化宮誰來建、誰來管理,青島市李滄區工人文化宮的“四輪驅動”管理模式體現了很好的創新思維,亮點多多。一方面,通過科學的管理,保障工人文化宮公益文體服務綜合體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借助一些社會力量,提高文化宮服務職工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此外,通過引入優質國有文化企業資本,把足球場、停車場的建設運營進行市場化運作,進而實現工人文化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