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1日訊 初冬的青島高新區,項目建設蹄急步穩,海爾生物醫療安全科創產業園等項目電力配套、動物疫苗國家產業創新基地一期電力配套、青島華芯晶元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等電力配套及東營線部分架空線遷改工程等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重點項目的加快推進,與青島高新區全方位服務項目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息息相關。今年以來,青島高新區開展“快捷建”專項服務,通過工作流程微創新、“三上門”等服務措施,幫助項目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項難題,助力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截至目前,累計服務企業200余次,其中“三上門”走訪企業120余次,臨近竣工項目開展竣前服務49次,解決企業問題100余項。

成立專班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作為一所“國字號”大學,康復大學項目自建設以來一直備受市民關注。為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青島高新區成立“康復大學項目驗收推進工作專班”,對項目各標段開展竣工驗收和消防驗收前服務指導。
據了解,該專班建立了定期調度機制,全程跟蹤工程進度、全過程參與項目的質量管控,跟蹤落實問題整改情況,力保項目完工即達到驗收條件。同時,為保障項目消防工程質量,專班召集參建各方開展消防驗收技術交底,對消防驗收中的常見問題及日常檢查過程中暴露出的隱患一一指正,同時,對已完成的消防設施進行抽檢及技術指導,幫助項目對消防質量隱患提前避免、盡早發現、盡早整改,確保項目按期投入使用。據了解,自專班成立以來,各驗收組針對康復大學項目共開展服務指導46次,提出指導和整改意見310條。
“快捷建”服務專班工作模式,進一步強化了幫辦代辦服務,切實把“為企辦實事”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變“企業跑”為“代辦跑”、變“多次辦”為“一次辦好”,在青島高新區形成了“內部流轉+外部聯通”的高效服務機制,推動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上門服務 為項目建設排憂解難
項目建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為解決項目“急難愁盼”問題,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青島高新區切實優化建設領域營商環境,通過提前介入,上門服務等措施,切實加快項目建設落地步伐。
今年以來,青島高新區建設部主動上門走訪對接,了解項目建設計劃和用電需求,告知申請流程,并為有需要的企業提供幫辦代辦服務,為高新區入駐企業提供電力線路配套。蔚藍生物國家動保工程中心與動物用生物制品、保健品綜合生產基地項目是園區重點產業項目。為確保該項目順利供電,青島高新區建設部提前介入,多次協調相關部門優化電力線路方案,為企業節省了大量資金。蔚藍生物電力配套工程開工后,高新區建設部督促施工單位合理制定工期計劃,加大人、材、機投入,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全力推進施工進度,將工期計劃具體到每一天,最終順利完成送電驗收,較原計劃提前了20天。
變“申請式”服務為“上門辦”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青島高新區營商環境實現了質的躍升。據了解,前期高新區建設部已分別為蔚藍生物、海大生物、高測、盤古、華測檢測、斯坦德檢測、首創奧萊、嶗應二期等產業項目完成電力、給水等配套服務,得到企業的一致好評。部分有早落地、早投產需求的建設項目送電時間比預計時間提前20多天,保證了企業盡早進行竣工驗收并順利投產。
創新服務 實行主體分階段驗收
日前,青島高新區第三實驗小學(華貫路)和青島高新區第二實驗小學(泰祥路)僅用80多天完成封頂,再次展現出項目建設的“高新”速度。
“我們項目預計年底前能夠完成粗裝修工作,部分精裝修工作可能也會提前推進。這么快的建設速度得益于青島高新區施行的主體分階段驗收做法?!鼻鄭u高新區第三實驗小學(華貫路)青建建興項目經理部副經理馬金波介紹說。
據了解,為創優營商環境建設,提升服務質效,今年以來,青島高新區創新監管模式,對全區所有在建項目實行主體分階段、驗收分單體辦理竣工驗收等做法。相比于之前實行的主體施工內容全部完成后進行主體驗收,更便于施工單位開展多個作業面穿插施工,縮短施工周期,加快材料周轉,節約建設成本。同時解決了多個單體項目因施工進度不一致而無法辦理驗收的難題。
自主查詢 企業辦事有章可循
一條條便捷高效的服務舉措為企業營造出良好的發展環境。打開青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網站頁面,右下角寫有“建設部‘快捷建’”的藍色對話框十分醒目。企業點擊進入頁面,即可自主查詢項目建設過程中所需的業務辦理流程、政策法規等信息,讓辦事變得有章可循。
不久前,海德廣坤機器人二期項目方通過自助查詢快捷建手冊,順利按流程完成檔案移交,獲得企業業務辦理人的高度認可?!坝辛诉@個文件,后期我們辦理業務就變得更簡單了?!焙5聫V坤機器人二期項目辦理人高興地說。今年以來,高新區建設部全面梳理職責內服務職能,將工程承發包備案、質量安全監督檢查、起重機械進場報審、消防驗收、重點項目電力配套建設等業務逐項梳理,在“壓時間、減材料和少跑腿”上持續發力,全面優化20項服務流程,形成《建設部“快捷建”服務手冊》。有了這本手冊,企業猶如拿到了項目建設的“說明書”,有效提升了項目方工作效率,實現了政企信息互聯互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劉文研)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