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特派記者 李勛祥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桂山島10月24日訊 經過3個多小時的航行,10月22日下午4點左右,“海洋地質九號”科考船到達桂山島。不多時,科研人員來到工作甲板上,開始為青島海地所自主研發的“3000米海底沉積物多參數探針及布放系統”做當前海域的淺海海試準備工作。
“3000米海底沉積物多參數探針及布放系統”淺海海試準備工作。
下午5點30分,晚飯時間到了。這時日落也開始了,但卻是不好看的淡黃色。匆匆吃過晚飯再來看,只見天空中紅色、紫色摻雜,霞光滿天。云朵也螺旋得恰到好處,整體來看就像是一個紅色的龍卷風。艇甲板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欣賞日落之余,也在談論著科考船何時再出海的問題。
10月23日,天空陰沉。一早,觀海新聞記者詢問本航次首席科學家楊源,他告知“3000米海底沉積物多參數探針及布放系統”目前無法進行淺海海試。中午再問,被告知下午既無法海試亦無法出海。這就意味著“海洋地質九號”科考船至少要在桂山島停泊一天。
桂山島。
等待出海的空檔里,觀海新聞記者去拜訪船長。來到船長室,一個穿著藍白格子衫的中年男子迎了出來。他一頭短發、面容清癯,這個自稱“瘦的跟個猴兒一樣”的人就是“海洋地質九號”的船長江澤世。
“海洋地質九號”船長江澤世。
“請坐請坐,要喝茶嗎?”江澤世客氣地招呼著,一點都不是想象中不茍言笑的形象。聊了一會兒才知道,原來沒到青島海地所任職之前,江澤世就在做船長,但并不是科考船船長,而是在國外的一家公司做商船的船長。
2014年,因為設計和建造“海洋地質九號”科考船,江澤世來到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2014-2015年,他參與了海九的設計,2016-2017年,他又在上海造船廠監造海九。自2017年底海九入列以來,江澤世就一直任該船的船長。可以說,他是陪著海九這條船一起“長大”的。
同樣是船長,那么做科考船船長和做商船船長有何不同?江澤世笑著答道:“做科考船的船長,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求也很高,什么事都要操心,就是‘管家婆’。在操縱船只、掌握海況、設備把控等方面,科考船都比商船復雜得多。而在比較惡劣的海況下,根據水文氣象等條件,確定能否進行科考,以及如何推動后續工作的展開,這都需要經驗的積累和及時地跟首席科學家溝通。”
眼下,“海洋地質九號”就在經歷“惡劣海況”的大考。受今年第17號臺風“沙德爾”影響,我國南海海域近日出現的大風大浪,嚴重影響了本航次海試的正常運行。
“船長的首要職責是確保船員安全,首席科學家的任務則是完成本航次科考實驗。當面臨海上風浪很大、科考實驗也要做的情況時,就只能見縫插針地進行。” 江澤世介紹說,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航次任務,目前他們已經打破了原先的航行計劃,現在盡量先做適合在淺海海試的設備試驗,找到合適的時機去深海時,再一次性把深海海試的任務都做完。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