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6日訊 為深入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決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切實發揮口岸在穩外貿、穩外資中的關鍵性作用,今年7月底至9月底,青島深入開展了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大干60天攻堅行動,緊緊圍繞提升企業獲得感,全力推動通關便利化舉措落地見效。截至9月底,青島海關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進一步下降為41.9小時和2.25小時,較2020年6月份壓縮14.4%和42.6%,較對標年2017年壓縮57%和90%。
實施流程再造,持續壓縮通關時間
“為了節省作業流程和時限,外貿企業可利用海關新推出的‘提前申報’‘兩步申報’等政策,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提前申報’的具體流程和要求包括以下幾點……”8月28日上午,青島大港海關工作人員陳磊“手把手”教50多位國際貨運代理企業負責人如何實現“提前申報”。截至目前,這樣的便利化政策解讀會已組織6場,吸引了520余家口岸企業參與。
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礦石碼頭。
為進一步優化通關流程,壓縮通關時間,青島市口岸、海關、商務部門與各區市密切協同,不僅送“政策”上門,青島海關還不斷完善容錯機制,推動進出口提前申報比例由35%和44%升至42%和65%以上,較常規模式下壓縮通關時間約60%,同時實施進口礦產品“先放后檢”“分步檢測”等措施,創新原油無儲罐裝卸國際中轉業務、保稅鐵礦“入區檢驗、出區核銷”、棉花“集成查檢+分次出區”等模式,今年前三季度青島海關快速驗放進口礦產品3731批、總重2億噸,進口鐵礦砂、糧食、肉類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7%、11%、64%,青島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國儲肉進口口岸。
青島海關工作人員在市南區宣講口岸政策。
在網上向青島海關申報了出口韓國商品的原產地證書待審簽信息,不到1個小時,青島昂必立實業有限公司業務員賴青就收到了海關審簽完成的回執。“簽審加快,我們就可以早早把證書寄出去,韓國客戶可憑這份證書提早享受關稅減免,這可大大提高了公司在韓國市場上的競爭力!”
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至外貿代理公司進行檢查。
市口岸辦工作人員告訴觀海新聞記者,青島在全國首建啟用原產地證書虛擬審簽中心,審簽時長由半個工作日縮短至1小時以內,大大提升了通關效能。不僅如此,全市完成了全鏈條梳理海運集裝箱進出口作業流程和時限,制作“一圖看懂”宣傳冊并向社會公布,提請社會各界對口岸作業效率進行監督。
規范口岸收費,不斷降低通關成本
為規范口岸收費,減低通關成本,此次攻堅活動期間,青島不斷強化督促公示形成經營自覺。目前,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青島開發運行了企業自主更新收費公示系統,實施口岸服務收費動態管理,已有近200家口岸重點企業登陸平臺更新收費目錄。
市發改委梳理港口收費項目,編制了《青島市進出口環節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收費目錄清單》,并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公布。借助專業機構力量,委托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對青島海運口岸集裝箱貨物跨境貿易便利度進行評價,公布了進出口環節收費項目成本,為廣大外貿企業經營提供參考。
市場監管部門制訂了《口岸收費專項整治行動政策匯編(2.0版)》和口岸收費檢查“十步走”工作明細,編發了《致全市口岸經營服務單位及有關行業協會的提醒信》,向口岸服務企業定向發送收費政策提醒短信7.8萬余條,出動執法人員2738人次、檢查口岸服務企業1041家,針對口岸收費價格違法立案12起,督促退還多收費用864.67萬元。另外,開展“服務企業、剖析政策”宣講活動,向船東協會、物流協會和重點口岸服務企業等37家單位宣介有關價格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著力營造公正、公開、透明的口岸市場秩序。
規范口岸收費,不讓企業花“冤枉錢”,更認真落實政策優惠,降費讓利為企業“雪中送炭”。根據疫情期間港口收費調整部署,自2020年3月1日起,貨物港務費、港口設施保安費收費降低20%,港口建設費階段性免收。山東港口青島港通過“云港通”平臺、微信公眾號進行公告,迅速清退已收費用,同時,出臺實施了《關于促進外貿增長的16條措施》,主動向社會作出讓利承諾,僅減免集裝箱庫場使用費一項近4000萬元,預計疫情防控期間降費讓利近1億元。深入落實海關查驗無問題外貿企業吊裝移位倉儲費用試點,今年以來免除外貿企業費用4715萬元,持續降低進出口環節通關成本。
打造智慧口岸,著力提升科技賦能
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青島不斷提升口岸業務的信息化水平,進一步加快口岸物流信息交換共享,不斷打造“智慧口岸”。
利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大數據平臺優勢,全市在全面推進海運集裝箱提貨單、設備交接單電子化流轉的同時,協調省電子口岸研發運行了進口集裝箱拼箱線上換單功能,率先在全國實現進口集裝箱分撥提貨單電子化流轉,滿足了不同業務類型的電子化需求,業務辦理由至少跑三次變成最多跑一次,整體通關時效提升80%。目前,青島海運口岸進口集裝箱換單、押箱業務線上辦理占比已達90%以上。
不僅如此,為深化“一次辦好”“零跑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自動化碼頭107號、108號泊位臨時靠泊外貿船舶電子會簽審批,今年前三季度已累計辦理自動化碼頭臨時靠泊530余艘次,支持新建碼頭泊位提前釋放產能。山東港口青島港依托“云港通”平臺,充分發揮疫情期間“零接觸”服務優勢,全力推廣“零見面”線上服務,線上繳費比例由原來的10%提升至80%以上,外貿進口集裝箱線上化受理占比達到70%。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聚焦進出口環節的堵點、難點、痛點,強化改革創新,持續提質增效,深入落實通關便利化改革舉措,加快推進口岸物流信息化建設,持續規范口岸經營服務收費,切實提升廣大企業獲得感,推動青島口岸營商環境建設再上新臺階。”市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