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一款經典產品包打天下,也不是品質過硬就一定有市場,食品飲料產業競爭的維度在變,越來越多“新玩家”用更領先的產品技術、商業模式最終聚合成強大的資本優勢,形成升維打擊
食品飲料要“升維思考”
近期,波尼亞食品宣布組建新上市主體的一則公告引發熱議,預示著又一家青島本土食品企業啟動上市進程。
波尼亞的動作并不突兀。當前,食品飲料產業競爭的維度在變,并非一款經典產品包打天下,也不是品質過硬就一定有市場,上市更逐漸成為主流選擇。締造無糖風潮的元氣森林、重新定義“奶茶”的喜茶、可生食雞蛋品牌黃天鵝……越來越多“新玩家”用更領先的產品技術、商業模式或者資本優勢,形成升維打擊。
食品飲料是青島千億級規模的傳統優勢產業,擁有青啤集團、益海嘉里、明月海藻、飲料集團等產業鏈鏈主企業,包含青島啤酒、日辰股份、青島食品三家上市公司。市工信局發布的《關于推動青島市食品飲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提出,青島將從全鏈布局、創新驅動、優化升級三大方面入手,推動食品飲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到2022年末,全市食品飲料產業鏈產業規模達到1570億元,2023年末達到1630億元,2024年末達到1700億元,2025年末達到1800億元,形成地方特色鮮明、品種門類齊全、數智化程度高、協同集聚發展的食品飲料產業集群。
如何發展壯大食品飲料產業?產業的“升維思考”已刻不容緩,從產品創新、品牌營銷、智能制造、消費場景、資本運作等多個方面發力,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首先,產品升級是必由之路。傳統企業是“我生產什么,用戶就買什么”,對用戶需求洞察不深,尤其不善于挖掘出冰山下面隱性的需求。近年來,眾多新品牌無不
是抓住消費新需求,打出超級爆款,進而在潛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強勢認知,顛覆了食品飲料是傳統行業、螞蟻競爭不過大象等傳統認知。以元氣森林為例,圍繞“好喝+健康”,研發以赤蘚糖醇為主要原料的無糖氣泡水,從而在年輕消費群體中迅速出圈。在汽水市場中,無糖氣泡水甚至壓縮了傳統碳酸飲料市場份額,連巨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感受了壓力。
其次,品牌營銷是重中之重。部分青島品牌聲名在外,但是并沒有形成與品牌價值相匹配的收入規模,仍舊依賴以青島為核心的山東市場。食品飲料企業除了線下營銷的細水長流,要巧妙運用新媒介、新內容、新形式,通過直播帶貨、短視頻、影視劇植入等流量利器,精準營銷垂直打透線上的目標用戶,迅速形成自己的口碑。比如,沃隆食品完善“線上+線下”的全渠道新零售,在天貓、京東、唯品會等多個平臺構建電商銷售網絡,將私域視為品牌增長的新引擎。
再者,資本力量不可或缺。要做一個全國性的品牌就不能只在本地生產銷售,必須整合全國乃至全球原料、研發、生產、銷售等資源,而借助資本的力量可以更快速成長。最典型的是青島啤酒,自1993年在香港和上海兩地上市后,就開始利用資本市場優勢、品牌優勢,在國內啤酒市場展開了大手筆的并購,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品牌。
在青島啤酒之后,資本市場曾長期再難見到青島食品飲料企業的身影,直到2019年日辰股份登陸上交所、2021年青島食品在深交所上市,才開啟新一波資本熱潮。比如,開創每日堅果品類的沃隆食品近期遞交了IPO上會稿,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飲料集團亦啟動華東葡萄酒和嶗山可樂兩個子公司的上市進程。而在預制菜、咖啡、茶飲、速凍食品等領域,青島涌現了利和味道、樂飲創新、荷田水鋪、晨非食品、一船小鮮等一批新面孔,有望成為沖擊資本市場的后備軍。
可以說,青島食品飲料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取決于這些“好苗子”做大做強,打造更多拿得出手的“王牌”。(周曉峰)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