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一個人,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
感情里同樣如此。一段好的關系,始于五官,忠于三觀。
五官決定了兩個人能不能在一起,而三觀決定了能不能走下去。
如何判斷兩個人三觀合不合,主要看看以下這三點。
01
久談不厭
兩個人最好的狀態是什么樣子呢?
有人說,是臭味相投,惺惺相惜;也有人說,是不說話,站著就十分美好。
在我看來,最好的狀態是不嫉妒,不迎合,彼此之間有話聊,久談不厭。
因為人生后半場,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兩個人在一起“有共同話題”是非常重要的。
作家李尚龍講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名叫小玉的女孩嫌男友事業無成,就放下舊情和一個家里拆遷的富二代相愛了。
沒想到幾個月后,小玉就和富二代分道揚鑣了,原因是兩人完全沒有共同語言。
周末,小玉想出去轉轉,而男生卻說兩人打網游才是培養感情的最好方式;
小玉聊起最近看的書,男生卻不屑一顧,覺得那些書太過毒雞湯、偽文青;
小玉媽媽來看望他們,男生直接發個大紅包,讓她媽打車過來,自己開車過去路上太堵……
最終,小玉在反復思量下,和富二代提了分手。
的確,兩個人會因為外貌、物質等因素走到一起,但到底能走多久、走多長,完全是由三觀決定的。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有義務去遷就誰,真正讓一段感情變得索然無味的,從來不是缺乏新鮮感,而是兩個人在一起搜腸刮肚也相顧無言。
那種感覺,大概就是你在紅樓聽戲,他在西游取經,回頭還笑你戲有什么好看的。
所謂三觀相合,并不是要求兩個人思維方式完全一致,而是我和你分享喜悅時,你不覺得我在顯擺;我跟你傾訴難關時,你也不認為我是矯情。
02
相處不累
這世上沒有天生就適合的兩個人,不過是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磨合掉彼此尖銳的部分,然后朝著相同的方向努力。
一段感情中,被理解、被包容,到底有多重要?
知乎上,有個匿名博主曾說過自己父母的婚姻故事。
她的媽媽是那種下樓倒垃圾都要精致打扮一番的女人,相比較之下,父親就顯得五大三粗,不拘小節了。
父母離婚沒有小三插足,也并非婆媳不和,只是因為父親經常往母親養的君子蘭里彈煙灰、扔煙頭。
母親說過很多次,但父親就是無動于衷。
在多數人看來,男人不講衛生那都是天性,誰家過日子還講究那么多,可在媽媽眼里,這卻是她生活的全部。
后來的繼父個子不高,相貌平平,但他看到母親喜歡的花也會順手買回家;
他會陪著母親一起做飯,給母親打下手,并在用餐時認真地做出點評與稱贊;
他知道母親喜歡花草,就會去認真鉆研這方面的知識,抽空給母親講解一些奇花異草的趣事野史……
兩人有說有笑,母親的臉上也不再陰郁。
博主那一刻突然明白了母親離婚時對她說的那句話:
“希望你能原諒媽媽,因為一輩子太長了,我不想湊合?!?/p>
媽媽的現任老公也許不夠帥氣英朗,也不是大富大貴的命,但他給媽媽的包容和理解,卻是任何事都無可比擬的。
婚姻里,最可怕的從來都不是出軌和小三,而是那一地無從下手的雞毛蒜皮和始終無法融合的三觀。
03
互相讓步
有句話叫,三觀不合,永遠不會是一路人。
可這個世界上,尚且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又何況是人呢!
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寧愿扮演輸家,也不要做王者打敗自己愛的人。
楊絳曾在《我們仨》這本書中,說過這樣一件瑣事:
我和鐘書在出國的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的讀音。
我說他的發音帶著濃重的家鄉口音,他不服,由開始的辯解變成“惡語相向”,我也極力揭他的傷疤。
后來我實在氣不過,找了個會說英語的法國人來當裁判,她說“我對,鐘書錯”。
這是我們結婚三年多來第一次爭吵。
雖然我贏了,但卻沒有絲毫勝利的喜悅,反而覺得很難過……
04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夫妻,為了逞一時的口舌之快,就說盡惡毒的話,互相傷害,各不讓步。
最后,雖是爭贏了這口氣,卻輸掉了兩人的感情。
婚姻里,沒有誰對誰錯,只有互相遷就,互相體諒。
喜歡爭論不停、不分勝負不罷休的兩個人,只會把婚姻攔腰斬斷,漸行漸遠。
我們常說,結婚記得找一個把你寵成小孩的人。
其實這里的小孩,說白了就是看對方能否對你做到包容,實現讓步。
三觀不同是人之本性,而合不合則是一種選擇。
每個人都有個性,世事也不盡完美,然三觀相合的人,有如飛鳥落枝而棲,旅人歸家燈火可親,相互理解,彼此懂得。
希望所有姑娘,都能繞開一層婚姻的湊合過,二層的折磨活,直奔三層的相濡以沫。
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你和TA在哪方面有三觀不合的傾向?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