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7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萊西市獲悉,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印發《關于公布2023年納入山東省特色小鎮清單管理名單的通知》,公布了2023年納入山東省特色小鎮清單管理的28個小鎮名單,萊西市南墅石墨新材料特色小鎮榮列榜單,成功獲評省級特色小鎮。這是南墅鎮多年來石墨新材料產業發展的一份亮眼答卷,也是南墅鎮招龍頭、強服務、融“三生”結出的豐碩果實,亦是扛牢使命擔當的生動注腳。
南墅鎮以石墨儲量豐富、品質優良聞名,素有“中國石墨看山東、山東石墨在南墅”之說,被譽為“中國石墨之鄉”。近年來,南墅鎮進一步明確自身產業發展優勢,明確小鎮發展定位,以石墨新材料制造應用為特色主導產業,以影視工業旅游為特色延伸鏈條,以“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為理念,通過發展石墨新材料主導產業、布局石墨烯未來產業、延伸影視工業旅游產業,打造產業特色鮮明的石墨新材料產業集群、國家級“綠色碳谷”產業示范基地,著力做大做強石墨新材料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如今的南墅鎮以石墨產業為核心的新材料產業鏈已初具雛形,產品門類齊全,2022年實現石墨產業總產值70億元。
招龍頭,產業持續集聚
項目是“種子”,更是發展的動力。南墅鎮獲評省級特色小鎮得益于石墨新材料企業的集聚。近年來,南墅鎮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抓大產業、抓大項目,持續推動石墨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
投資10億元的洛唯純化石墨生產項目,該項目的生產工藝行業領先,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具備年產25萬噸鋰電高純石墨的生產能力,可實現年產值20億元,創造稅收0.8億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動化程度最高、無污染零排放的天然石墨深加工基地;投資60億元的碳一新能源項目,是一家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創新驅動型科技公司,主營業務聚焦于鋰電池功能材料及固態電池有關材料,將在南墅鎮打造“三基地一總部一院一館”產業生態……

目前,南墅鎮已落戶石墨新材料企業120余家,基本形成“石墨礦資源—石墨深加工產品—石墨應用端產品—信息技術設備制造”的全產業鏈條,集聚區內石墨新材料工業總產值達到70億元、年增速達38%,產業集聚度高達81%,成為全國最大的石墨產品集散地,年交易量占全國的30%,純化石墨產品占全國產量的50%以上,在全國石墨產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產業規模、市場主體、技術創新、品牌影響方面積厚成勢,穩居行業領軍地位。
強服務,產業日新月異
產業發展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作風能力的競爭。南墅鎮從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到多項惠企政策的落實,由班子成員帶頭包聯企業,選派15名中層干部和18名優秀機關干部,建立助企“店小二”隊伍,堅持“用戶思維”,緊盯項目落地跟蹤,強化土地、資金、用電等要素保障,持續擦亮“南墅無難事”營商環境服務品牌,著力解決施工、環評、安評、土地規劃等困難,助力全面打造石墨新材料產業體系,實現“南有藍色硅谷、北有綠色碳谷”的跨越式發展。

產業的發展需要堅實有力的產業配套。近年來,南墅鎮加快推進小鎮基礎設施完善,建立煤、水、電、氣、物流等生產要素的長期保障機制,達到九通一平標準。

投資1.78億元建成國內首個石墨專業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開創了零排放、閉路循環的污水處理方式,打破石墨產業發展瓶頸,極大提升了南墅鎮石墨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的綜合競爭力。截至目前已進水73萬多立方,處理后回用水外送63萬多立方,出鹽3.6萬多噸。2022年申請2.18億元專項債對園區的道路、排水、電力等配套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提升,進一步提高了園區的承載力。同時,南墅鎮創新平臺、人才優勢突出,建設了集碳材料專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和孵化器于一體的青島碳材料研究中心,目前已引進平臺公司21家,柔性引進專家研發團隊4個;引進了石墨烯專業研發機構成立山東南墅紫荊石墨烯產業研究院,依托其北京、深圳等地的專業研發人員,開展石墨烯應用研發。加快建設石墨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積極鏈接五礦集團等龍頭企業,推進石墨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項目建設。
融“三生” 工業旅游蓬勃發展
產業發展的同時,用好豐富的石墨工業文化更是南墅鎮打造石墨新材料小鎮的重要一環。
南墅擁有全國獨一無二的石墨開采加工遺跡,從建國初期到80年代的礦區廠房、醫院等建筑完整保留下來,工業遺產、礦坑資源等特色旅游資源極佳,布局建設了開放空間、街道、綠化景觀等,形成了有機相融、特色鮮明的空間形態和視覺風貌。南墅鎮“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有機融合,積極挖掘石墨礦區及南墅地域文化,依托工業遺產、礦坑資源等特色旅游資源,以保護工業遺產為主題,有序推進生態環境修復,打造集住宿、餐飲、體驗、科普、觀光、娛樂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讓特色鮮明的石墨歷史文化、創新創業文化、礦區影視娛樂文化、山區民俗風情文化、膠東紅色革命文化在小鎮交相輝映,極富人文魅力。
同時,南墅鎮以電影文化為基礎,延伸“影視+文旅”產業鏈,對石墨礦老建筑、舊廠房等進行保護性維護加固,對影視基地周邊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將其打造成為具有獨特的年代感的影視基地,大力招引影視劇、短視頻、網紅等前來取景拍攝,目前已引進《十三路末班車》《無形獵手之危險游戲》等30個劇組,累計約2萬人次前來拍攝,走出一條工旅融合的新路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萬千)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