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螳螂拳、太極梅花螳螂拳等“武林大俠”現場秀功夫,九嶷派古琴、王門鋦、孫氏沉香等展示傳統手造文化魅力,春和樓香酥雞、鴨尾酥等非遺特色美食帶來味蕾“盛宴”,小兒推拿、正骨術、導引養生法等展現中醫非遺項目魅力......6月17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市南區非遺社區行啟動儀式暨“非遺武林大會”青島市非遺傳統武術展演在燕島山公園驛站前廣場舉行,系列非遺手造項目精彩亮相,給現場觀眾帶來一場沉浸式的非遺手造文化體驗。


新一批非遺項目及首批研學路線發布 促進非遺活態傳承
本次活動由市南區文化和旅游局、市南區民族宗教事務局、珠海路街道黨工委、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市南區城市管理局、青島市武術協會等主辦,市南區文化館、青島廣播電視臺文創中心、澳門路社區、青島鴛鴦拳俱樂部等承辦。

啟動儀式上,市南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獲授牌,涵蓋貝雕制作、傳統旗袍制作、“餡餅粥”餡餅制作、九段烘焙法制茶等特色手造技藝;市南區首批6條非遺研學體驗路線發布,涉及八白散非遺工坊、李氏小兒推拿非遺工坊、孫氏沉香非遺工坊、春和樓飲食文化博物館、九嶷派古琴非遺工坊、青島大學民間工藝博物館等特色場館。

此前,市南區已公布六批區級非遺項目28項,發掘各級代表性傳承人24名。近年來,市南區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活態傳承,將鴛鴦螳螂拳、九嶷派古琴、剪紙等非遺項目納入文化館公益培訓課;在中小學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組織暑期青少年非遺夏令營,實現傳承常態化;創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2處、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社區8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坊5處、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6處,進一步開拓社會面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場所,將非遺送到群眾身邊,打通非遺文化傳播“最后一公里”。
“非遺武林大會”精彩上演 非遺手造專區帶來沉浸式體驗
啟動儀式現場頒發了“2023年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武術交流賽”各獎項,獲獎團體依次登臺亮相,貢獻了一場精彩的“非遺武林大會”,為傳承中華傳統武術精神,延續城市文化脈絡注入強心劑。

據悉,“非遺武林大會”集合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多個傳統武術非遺項目和門派,展演者均來自傳統武術交流賽獲獎團隊,他們從國內外53支武術代表隊、1000余名選手中脫穎而出。
展演現場,各級非遺傳承人及其弟子匯聚一堂,鴛鴦螳螂拳、龍門拳、太極拳、雙手劍、迎門戳腳、梅花螳螂拳、形意拳等特色武術令人大開眼界,精湛的表演贏得觀眾陣陣喝彩。國家級非遺螳螂拳代表性傳承人孫日成表示:“后續,我們將在燕兒島山公園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包括獲得宣傳推廣獎的代表在現場開展非遺武術公益培訓及展演活動,歡迎武術愛好者及市民朋友前來一起交流學習。”
此外,活動還設置了豐富的非遺手造文化體驗板塊。精心打造的“市南區非遺購物節”,不僅有一魯鮮、春和樓、鴨尾酥等非遺特色美食,更有貝雕、成氏篆刻、九嶷派古琴、周氏艾灸、植秀堂八白散等傳統技藝非遺項目,還匯聚了烙畫、面塑等非遺工藝項目和城市文創產品;創新設立“健康市南”非遺義診區,通過現場義診的形式,向市民普及日常生活里的中醫養生方法,讓市民游客切身體會到傳統中醫藥的獨特魅力。

助推非遺傳承,助力文化“兩創”。接下來,市南區將開展一系列精彩活動,包括“暢游市南·探尋非遺”非遺社區行、非遺文化沙龍體驗、“暢游市南·探尋非遺”直播等,為廣大社區居民帶來高質量的非遺體驗,帶領廣大居民群眾領略非遺之美,助推傳統非遺項目融入現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