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靈毓秀的齊魯大地上,蘊含著豐富的手造產業,種類豐富、品質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傳統手工藝寶庫。山東的岱青海藍間沉淀著文化,一陶一瓦里都藏著故事,膠東手造更是山東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青島貝雕、煙臺銀壺、濰坊風箏、威海大花餑餑、日照黑陶……一方水土養一方風物,膠東地區擁有33家“山東手造·優選100”首批“山東手造”優質單位,一針一線、一釘一鉚都寫滿了膠東文化的傳承,為手造產業注入獨特的靈魂……“膠東手造”從歲月沉淀走來,串聯起文化傳承的針腳,也蘊含著產業發展的新活力。
今天起,為您帶來““山東手造·青島有禮”-產業說”系列主題報道,一起來看膠東手造產業化發展之路。
“山東手造·青島有禮”-產業說|海陽皮雕
早在幾千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利用皮革來制作衣服鞋帽。廣義上的皮雕技藝并非源起一脈,它在東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過程中顯示出了強大生命力,以極大的包容性吸收多元文化特色,實現跨時空發展。
真正意義的皮革藝術產生,是從最初游牧民族馴馬開始的。匈奴人,蒙古人的祖先,俗稱“馬背上的民族”。籠頭、馬鞭、馬鞍、馬靴、箭筒、盔甲,乃至蒙古包上的雕刻裝飾,都是皮革制作工藝大顯身手。

皮雕不僅見證著游牧民族的興衰發展,也傳達著漢民族的民間信仰、功利意愿等文化符號。中國是具有皮雕工藝文字記載的最早國家,相傳早在黃帝的時候,臣子于則就開始“用革造扉,用皮造履”。先秦時期的手工藝專著《周禮·考工記》列出的三十多種手工藝中就有《攻皮》工藝。
現代,盡管工業化生產逐漸代替了手工作坊,皮革制品卻從未因此而遠離人們的生活。如今我國正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皮革加工中心、貿易中心和最大的皮具消費國,改革開放后,皮雕皮塑產業經過十年發展,產業鏈發展已經初具雛形,既有專業的皮雕工具商,也有較多的皮雕培訓企業,更有活化皮雕藝術的文創企業,形成了規模和影響力。山東考工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它在2018年成立于山東煙臺海陽市,作為一家文創企業,年輕卻不簡單。

經過百余年四代技藝相傳,考工記創始人李魯鵬在畢業后返鄉創業,成立山東考工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公司集百工百藝,保護、傳承、發展膠東非遺手造技藝,致力于傳承發展皮雕皮塑手藝,打造非遺消費新風尚。
十幾載錘起鏨落,精致的花紋仿佛穿越百年喧囂,在充滿質感的皮面上漸漸清晰。在過去,“皮雕”常見于膠東人嫁女必備的“行李箱”。為符合嫁娶的喜慶氛圍,一只只大號皮質行李箱都會被雕刻上繁復絢麗的吉祥圖樣。隨著時代發展,這樣的“嫁妝”已經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但皮雕技藝卻以一種更具生命力的方式回歸了:時尚的手提包、精致的皮腰帶,甚至定制的皮雕畫,都讓這門老手藝煥發了新生機。考工記用皮雕的方式,將客戶所需的各類圖案雕出來,加工成包,實用又美觀,包更是遠銷英國、美國等地。
雖然年輕,但在發展的道路上,山東考工記收獲了可喜的成績,公司現為兩項市級非遺項目、三項縣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公司麻姑島手工皮雕、皮塑技藝入選煙臺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1年,皮雕作品《五牛獻瑞》榮獲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2022年所作皮雕作品《皮雕與年畫結合的手工皮具系列》榮獲山東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金獎,同年被評為“煙臺好禮”煙臺手造優秀文創獎。
公司設立考工記非遺傳習基地,同時是海陽市非遺實踐基地,并被山東旅游研究發展中心授予“省級文創產品開發基地”,基地面積650平方米,設有產品生產車間、非遺大講堂、非遺手工體驗區、休息區、非遺展示區,在這里定期舉辦非遺展示展演。
考工記雖然年輕,但是也積極承擔著社會責任,疫情期間,創始人李魯鵬利用自己的皮雕技術,“藝”起抗疫,為醫護人員及志愿者免費制作牛皮“口罩防勒神器”來緩解久戴口罩勒耳朵的疼痛感,目前已免費發放1200余個。
目前,隨著非遺文化的復興,非遺文化氛圍逐漸高漲,人們對精神世界滿足的追求,將會越發渴望,審美與時代風尚的復歸,充滿人情味的手工技藝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并承載著復興文化的人文情懷與彰顯個性的消費心理。所以,皮雕等手造技藝培訓也將會熱度高漲,但目前,各地傳統手造技藝教學尚不成體系,專業皮雕技藝培訓師資短缺,也無成系統的培訓機構。

考工記在手造技藝培訓傳播的道路上,已經走在了前列。目前,基地已開展非遺大講堂活動20余期,受眾多達500余人;開展非遺手工技術培訓班兩期,培訓傳承人28余人;開展考工記非遺傳習基地文藝志愿服務隊進校園活動12次,受益學生多達2000余人。今年年初,麻姑島手工皮雕皮塑制作技藝入駐煙臺手造展示體驗中心,并進行技藝展示交流,許多煙臺市民駐足觀看,并動手體驗皮雕制作。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了更多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愛好者,為膠東地區皮雕手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李魯鵬認為,手造需要“年輕化傳承”。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動膠東手造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工程。通過開展非遺展示體驗活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生活結合創新模式、建立健全非遺保護體系等措施,在推動膠東手造產業化建設發展的同時,讓更多的年輕人走近、了解膠東手造文化,參與手造產業,是振興膠東手造產業的重要任務之一。(智慧青島記者 宋志)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