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捉蟶子
青島五十三中銜接學部 胡文昊
周末,我和家人來到沙子口捉蟶子。爸爸說:“現在是捉蟶子的大好時節呢!”我一聽,“馬不停蹄”地沖向泥灘。
我在泥灘邊走邊仔細尋找,驚喜地發現泥灘上有幾個小眼兒。爸爸說:“這是蟶子生活的泥洞。”我迫不及待地用耙子挖了起來,可挖了半天,蟶子還是不見蹤影,我急得直跺腳。爸爸一邊安撫我的情緒,一邊鼓勵我繼續挖。于是我重新尋找目標,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看到了一個冒著水泡的洞眼。我揮動耙子剛要挖,爸爸攔住我說:“不能沖動,要撒一些鹽才行,這樣能引它出洞,因為高濃度的鹽水進洞后,蟶子受不了,就會露頭。”我把鹽撒進洞中,屏住呼吸,靜靜等待著,果然,不一會兒洞中冒出蟶子,我看準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捏住蟶子,把它放進我的桶中。后來,我和爸爸媽媽相繼俘獲了幾只“大將”,收獲頗豐!
一上午的捉蟶結束了,我不僅掌握了捉蟶子的技巧,更體會到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需要耐心!
點評老師董俞君:小作者這篇文章敘事清晰,讓我們也體會到了捉蟶子的樂趣,感受到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文末有所感悟,很不錯。多加入一些語言、心理或細節描寫,會更加生動。
童年難忘的事
青島新世紀市北學校 姜昊睿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每當我念起這首詩,就會憶起自己的童年時光。
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去理發店理發,我心想:去理發店理發太貴,干脆自己理吧!我拿起剪刀,對著鏡子像模像樣地剪了起來。把刀貼著腦袋橫著剪一下,豎著剪一下,還不時照照鏡子。就這樣,我拿剪子在腦袋上好一頓忙活,抬頭看了一下鏡子,啊呀!這是什么呀!只看見我的腦袋一邊像亂草叢生的田地,一邊像沒啃干凈的西瓜,這可怎么辦?這時媽媽走過來,先是一愣,然后笑得好像快把下巴笑下來似的。她一邊笑一邊說:“你這頭發是被狗啃了嗎?”后來,媽媽帶我去理發店“加工”。這件事讓我知道了剪頭發是不可以省錢的。
在童年的記憶里,有無盡的歡樂,也有難忘的傷心事。記得我上幼兒園時養過一只小白兔,毛松松軟軟的像棉花,紅紅的眼睛像兩顆紅寶石,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雪兒。那時我每天都要跑到雪兒籠子那和它一起玩。大約過了一個多月,有一天媽媽跟我說,雪兒長大了,養在家中不合適了,只能送到農村老家去。我聽了哇哇哭起來,邊哭邊說:“不要送雪兒走,它是我的朋友。”但是過了幾天,雪兒還是被送走了,我難過了好久。
我的童年有快樂,有失落,像一朵朵盛開的花,怒放在我的心靈深處。
點評老師白英男:童言童語話童真童趣。小作者字里行間盡顯天真無邪,尤其寫自己理發這一情節,動作心理真實有趣,恰如其分的比喻更令讀者忍俊不禁,畫面感極強,點贊。

對話作家文珍體驗文學魅力
青島十七中 王云秀
“讀者會明白我想要表達的東西,每一篇文章都會有自己的受眾。”在知名作家文珍老師的訪談會上,她最先告訴我們的是,作家感覺最幸福的事是有懂自己的知己讀者。“讀書最熱切最有領悟力的時候,就是十三四歲到二十三四歲這十年,高中是最理想的,因為此時的我們相信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去改變這個世界。”很幸運的是,我剛好處在這個時段,書不可一日不讀。
在訪談會互動環節,文珍老師分享了自己的兩本書——《夜的采摘員》《我們夜里在美術館談戀愛》。訪談會的參與者們可以分享自己夜晚的故事,也可以問問題。在聆聽過程中,我發現有的人會因為發生意外在夜晚重新思考生命的方向,有的人會因為青春期的懵懂在夜晚不知所措,還有的人會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迷茫。我也拋出了自己的疑惑:“文老師,在夜晚我們似乎或多或少都有崩潰痛苦的時候,消極的情緒充斥著腦海,我想請問,當您遇到這種消極情緒時,您如何應對和處理?”文珍老師笑著回應:“每個人都要經歷生活的捶打,無論在夜晚多難過多崩潰,要相信,天總會亮。夜晚就像一條大河,有的人是仰泳,有的人是自由泳,也有人可能是睡著游過去的,但總歸會過去。新的一天開始,我們也要成為更好的人。”文珍老師親切幽默的話語蕩漾在每一位讀者心中。
“不要覺得有些事自己做不成、做不好,只管勇敢去做。”有些時候,面對一些未知的領域,我總會退縮和逃避,也因此失去了很多的機會。但聽到文珍老師這番話,我相信,無論要面臨什么,我都會勇敢走上去,告訴自己:“加油,我可以。”
簽書時,文珍老師給我寫下了“路還很長,天總會亮”這句話。在我心中,她是一位優秀的作家,也是一位溫柔的“小朋友”。
點評老師伊安:小作者通過記錄一次訪談會的所見、所想、所得,抒發了自己對作家文珍的喜愛,通過她的講述,讀者似乎也近距離對話知名作家,并體會到文學的魅力。愿我們都能一直在書中成長。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青島同安路小學 許馨允
《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是黑柳徹子,她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主持人。每當我拿起這本書,就仿佛與小豆豆一起走進她的童年回憶。故事發生在二戰結束前的東京,小豆豆被學校退學后,來到了巴學園。在校長小林宗作的愛護和引導下,小豆豆從一個“怪孩子”,逐漸接受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小豆豆是幸運的,她遇到了一個懂她、尊重她的好老師小林先生。小豆豆是幸福的,她有一個愛她、相信她的好媽媽。在別的孩子耳朵里塞滿“好好學習,你將來才能過上好日子”時,小豆豆接收的卻是“你真是個好孩子”。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小豆豆是經歷了很多挫折,最后在媽媽的幫助下,才遇到了小林先生。我比她幸運多了,我一入學就遇到了我的“小林老師”——我心中的女神王老師。王老師一直特別相信我,每當我覺得自己不可能更好的時候,她總是堅定地告訴我,我可以更好。
記得一次我要參加一個征文比賽,在老師的啟發下,我一次次修改文章,老師一次次給我建議,晚上10點發修改稿,老師照樣認真回復。一篇征文先后改了近十遍,但我從未想過放棄,因為我始終記得老師的話,我可以更好。
王老師有一雙慧眼。她充分挖掘每個同學的潛力,帶領我們走上青島市藝術節的舞臺,啟發我們這群戲劇“小白”,用真情打動評委和觀眾,最終我們獲得了青島市一等獎。在我們班,每個人都是快樂的,自信的。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我們每個人都遇見未知的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品質。”這是《窗邊的小豆豆》對我們說的,也是王老師對我們用心傳遞的話語。
點評老師肖賢:小作者從經典讀物《窗邊的小豆豆》寫開去,聯想到了自己的“女神王老師”,并通過兩件事將老師的特點具化,一位認真負責、耐心暖心的老師形象躍然紙上。

我學會了做地三鮮
青島臺東六路小學 于子涵
我看著做地三鮮的視頻,想到爸爸媽媽每天工作那么繁忙,還要照顧我,多么辛苦啊!如果我能為他們做一道這樣的菜,該有多好!于是,我反復觀看視頻,認真學習著地三鮮的做法。
學好后,我就行動了。準備好食材后,鍋中燒油。我先后倒入茄子和土豆。炸好的土豆飄了起來,炸好的茄子金燦燦的,好想吃一口!撈出茄子土豆后,該調料汁了。先來一勺蠔油,又來一點味極鮮,再加半勺白糖,棕紅色的醬汁聞著都垂涎三尺!放入料汁,翻炒茄子、土豆和青椒,最后撒上蔥花,一盤香噴噴的地三鮮出爐啦!
爸爸津津有味地品嘗著地三鮮,贊不絕口:“兒子,你真棒!”看著爸媽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開心極了。
點評老師牛曉孌:簡簡單單幾個步驟成就一盤地三鮮,不簡單的卻是這字里行間濃濃的親情。小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做菜的步驟,充滿童趣。
姥爺的糖蒜
西海岸新區珠江路小學 段若樸
酸甜適口的糖蒜,是佐粥的妙品,咬一口糖蒜,喝一口粥,說不出來的美味。這是姥爺的拿手菜。
每逢新蒜上市時,姥爺總會從集市上買一大麻袋蒜回家,洗凈剝皮,在水里泡去辛辣的味道。再買來大量的醋和糖,還有鹽、醬油等,為其增加味道。蒜要在咸菜缸里泡一個月,我耐心等待著美味的到來。
時間一到,沉睡的咸菜缸被我們喚醒,散發出醉人的清甜。大蒜也從象牙白變成了琥珀黃。我總是迫不及待剝開蒜寶寶的襁褓,把蒜丟進嘴里,爽脆、酸甜,還夾雜著一絲辣,幾種滋味排著隊送上舌尖,真是享受!糖蒜的吃法很多,佐粥最佳,下米飯也同樣美味,喝菜湯或吃面時配上幾瓣,尤妙。
糖蒜,是我童年的回憶,更寄托著家的思念。我想,無論我將來走到哪里,總忘不了姥爺做的糖蒜和那咸菜缸里飄散出的清香。
點評老師顧立娜:文章抓住動作描寫寫出了糖蒜的制作過程,采用擬人手法把糖蒜的味道寫得很精彩,讀后讓人忍不住想要品嘗一下。最后借物抒情,寄托思鄉情緒。

我和孫悟空過一天
青島平安路第二小學 韓承昱
今天,我剛寫完作業,一陣風吹來,把我刮到一座宮殿旁邊,我剛想問問題,卻感覺呼吸困難,這時一只猴子遞給我一個呼吸面罩,我想: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我得好好感謝它。我問這只猴子:“你是誰?我們這是在哪兒?”它說:“我是大名鼎鼎的孫悟空,我們在海底的龍宮。”我不相信,就讓它證明給我看,這猴子說我可以考它七十二變。我讓它變成一條魚,它果真變成了一條魚,我這才相信它是孫悟空。
我對孫悟空說:“你能幫我一個忙嗎?”孫悟空說:“當然可以。”我告訴他最近地球上出現了一種可怕的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傷害我們,但人類目前還對它束手無策,希望它能消滅病毒。孫悟空說:“這好辦!”說完,它一個跟斗飛走了。
過了大約一刻鐘,孫悟空回到我身邊,得意地說:“我已經把病毒消滅了,你放心吧!后會有期,再見!”說完,已不見了蹤影。
這時,我被爸爸叫醒了。原來是一個夢啊!我心里想:雖然現實生活中沒有孫悟空,但是有千千萬萬個和“孫悟空”一樣的人們在保護著我們的安全。在此,我要向所有的“孫悟空”致敬!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點評老師周霞:想象力豐富,把生活中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人們比喻成“孫悟空”,立意非常好。
楓葉寶寶秋日旅行記
青島大學第二附屬小學 李云喬 指導老師 崔光萍
秋天來了,楓葉寶寶穿上深紅色的衣裳,要離開楓樹媽媽跟著秋風阿姨去生活。呼——秋風阿姨來了,楓葉寶寶飛起來了。
楓葉寶寶張開雙臂,飛到公園里,美麗的菊花向它招手。它飛到菊花身旁悄悄說:“菊花姐姐,您真漂亮!”菊花姐姐一高興,變得更艷了。
楓葉寶寶隨著秋風阿姨來到果園里,對正在咧著嘴笑的石榴說:“石榴弟弟,你的小臉比我還要紅,真美啊!”石榴弟弟的臉羞得更紅了,笑得更歡了,嘴咧得更開了。
秋風阿姨一使勁,楓葉寶寶來到了高空,看見一群大雁從身邊飛過,它們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楓葉寶寶趕緊跟上它們,問:“大雁姐姐,你們這是要去哪里啊?”大雁說:“我們要趕緊飛到南方去過冬,你要跟我們一起去嗎?”楓葉寶寶拒絕了,它還是想和楓樹媽媽一起過冬。
楓葉寶寶對秋風阿姨說:“秋風阿姨,我好想念楓樹媽媽呀。”“孩子,那我把你送回媽媽那吧。”楓葉寶寶高興地點了點頭。秋風阿姨帶著楓葉寶寶飛回了楓樹媽媽的腳下。楓葉寶寶困了,很快就依偎著楓樹媽媽進入了香甜的夢鄉。
點評老師崔光萍:小作者發揮想象力,抓住了秋天的特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很親切。

我的好朋友是只貓
青島太平路小學 張澤睿
我的家里養了一只小花貓,它有一身灰白相間的毛,一對透亮靈活的大眼睛,一條又細又長的尾巴。它就是我的好朋友——活潑機靈的小花。
小花非常貪睡。有一次,我早晨起床后聽見呼嚕聲,發現原來是小花發出的聲音,它正趴在小墊子上做美夢。我想作弄一下它,于是慢慢靠近。可是只見它耳朵動了一下,尾巴翹了翹,緩慢地張開它那雙滴溜溜的大眼睛,瞥了我一眼,從它那眼神中我竟然看到了不屑,接著它猛地跳了起來,洋洋得意地溜達著走了。看來貓的耳朵真像書中說的那樣很靈敏,即使在睡覺的時候也能聽見細微的聲音啊!
小花很愛干凈,我經常能看到它坐在小墊子上梳理毛發。有一次,它上完廁所,坐上自己的小墊子,舒服地舔著毛,把身體基本上都舔了一個遍。小花雖然愛干凈,卻非常不愛洗澡。記得有一次,我把小花抱到調好水溫的水盆中,它像受到巨大驚嚇一般“喵喵喵”叫個不停,好像在說:“不要洗,不要洗,快放了我!”爸爸趕緊撫摸著小花,安慰它說:“不怕,不怕,很快就洗好了。”我也沒閑著,快速地用水沖了一遍小花的毛,拿起沐浴露抹在它的身上,然后用刷子輕柔地在它身上刷著,漸漸地,它放松了下來,靜靜趴在水盆里,不反抗了,就這樣我們一邊安撫著它,一邊快速給它洗完了澡。
我非常喜歡小花,喜歡它靈活的身軀,喜歡它溫順的性格,更喜歡它可愛的樣子,它就是我的好朋友。你們也想成為它的好朋友嗎?
點評老師張聯:本篇文章從題目開始便緊緊抓住了讀者們的眼球,接下來層次清晰的段落安排,有典型事例支撐的細致入微的描寫,無不流露出小作者及家人對動物朋友的喜愛之情。
貪吃烏龜
青島市南區實驗小學 紀藹琳 指導老師 牟海霞
我家有一只雌性巴西龜,在我2歲時,它就來到我們家。我給它起了個洋氣的名字——娜拉。它身穿翠綠色鐵甲外衣,全身長滿黃綠相間的花紋,最討人喜歡的是那與皮卡丘同款的小腮紅,呆萌極了。為了讓娜拉能更自由的活動,我們把它散養在家里。
娜拉個頭不算大,卻有一個能吞下世界的胃。常規烏龜口糧無法滿足它,還要加上水果、青菜、蟹肉棒、香腸……我認為,娜拉離一枚吃貨的距離可能只剩一碗佛跳墻了。
有一次,我正在看書,娜拉慢吞吞爬過來,爬上我腳面,用那對小綠豆眼渴望地望著我。我仿佛聽到它的肚子在咕嚕叫。“娜拉,難不成書你也想吃嗎?吃了書你也不會變聰明的,還是一個貪吃的小迷糊!”我一邊和它講道理,一邊把它放到水盆里。我將龜糧撒進盆里,又切了四塊蘋果放進去。只見娜拉看到蘋果,嘴巴張到比自己的頭還要大,猛地叼住一整塊蘋果,用力咬碎,粗短的四肢隨著力道都抽動了一下,吃相十分豪邁。
還有一次,媽媽蒸了一鍋肥美的螃蟹。也許是聞到了鮮美的氣味,娜拉用平時3倍速的腳力爬過來,脖子伸得直挺挺的。看到它這副垂涎三尺的樣子,我掰了一個螃蟹腿給它。堅硬的蟹殼難不倒它,一頓風卷殘云后,它把邊邊角角都舔了個干凈。和它一比,我倒成了個笨手笨腳的,借助開蟹工具吃得還很狼狽。
轉眼八年,娜拉已經不再是我的寵物,而是我的家人。這個貪吃又淘氣的小家伙雖然有時讓我很傷腦筋,但讓我怎么愛也愛不夠。
點評老師牟海霞:作者抓住了小烏龜饞嘴貪吃的特點,緊扣主題,描寫了一個個與愛寵相處的場景。文章語言生動,動作、心理描寫細致,詳略得當。很多地方反映了小作者平時細心的觀察,并通過文字記錄,讓讀者也感受到與寵物間的溫暖。

“貪玩”的老爸
青島寧安路小學 楊睿佳
一雙會跳舞的眉毛,兩顆白白的大門牙,像兔子一樣,這就是我的老爸。聽說小時候的老爸因為貪玩沒少闖禍,現在,又總是拉攏我加入他的“小分隊”。
有一次,老爸把我拉下樓,一臉神秘地說:“我可以讓你不花錢就有糖吃哦!”“真的嗎?”我半信半疑。“當然啦!”老爸挑著眉毛說,“你可看好啦!”老爸搬來一把木椅,放在一棵開滿了花的梧桐樹下,他踩上去,搖搖晃晃站起來,又慢慢踮起腳,幫我采下一朵紫色的梧桐花,仔細地把花帽摘掉后遞給我,狡黠地說:“你吮一下試試吧!”我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叫道:“什么!這花能吃嗎?”“我小時候吃過呢!沒有毒,你試試,老爸不會害你的!”我用舌尖小心地舔了一下,哇!還真是甜甜的!看到我吃驚地張大了嘴巴,老爸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老爸是真貪玩嗎?其實并不是,他帶我嘗試各種冒險又有趣的事情,是對我的愛和陪伴。
點評教師吳曉紅:文章語言生動、有趣,人物描寫細致。通過神態、動作描寫,老爸的“貪玩”躍然紙上。文章在結構上先抑后揚,最后一段點明老爸的貪玩實際是對女兒的愛。
幽默的Frank老師
青島市實驗小學 劉愷睿
今年,我們換了新的英語老師——Frank。
他長得可有特點了!他的頭光禿禿的,一根頭發也沒有。夏天太陽照在操場上,也照在Frank的頭皮上,發出閃閃的亮光。Frank走動時,亮光一閃一閃的,格外好看!圓圓的腦袋上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帶著一個大大的黑框圓眼鏡,鼻子和嘴巴都不大。Frank仰頭時,頭后方的肉就像眉頭一樣皺起來。
他不但長得幽默,而且課上更是幽默!從他走進教室,到他走出教室,教室里一直都是笑聲。記得有一次,我們回答問題時一邊高高舉手一邊大喊:“Frank,me!Frank,me!”可Frank誰也沒有叫,卻把“Frank,me”寫在黑板上。更奇怪的是,他還把“me”寫成了蜂蜜的“蜜”。同學們瞬間安靜下來,瞪大眼睛望著Frank。心想,Frank這是要干什么?只見Frank面無表情,呆呆地說:“我喝過桂花蜜,也喝過櫻花蜜,還喝過槐花蜜,但就是沒喝過Frank蜜。”頓時教室里一陣哄堂大笑沒有了盡頭,每個人都笑到前仰后合。
Frank真是一位有趣的英語老師呀!
點評老師肖賢:在小作者的筆下,新英語老師的形象生動鮮活,無論是走路時腦袋上的亮光,還是對“me”的解讀,讀來都令人忍俊不禁,體現出小作者對老師的喜愛。
責任編輯:張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