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于2017年11月入選國家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近年來,青島積極推進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相繼出臺了《關于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青島市裝配式建筑建設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構建裝配式建筑全過程管理服務體系。目前,青島裝配式建筑面積總量超過3600萬平方米。雖然裝配式建筑發展迅速,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對此,政協委員和業內人士提出了有關建議和看法。
建立設計、施工、部品生產的標準體系
市政協常委、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建筑系教授鄧慶堯:裝配式建筑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車間內進行,以流水線方式制造墻板、梁柱、樓梯等構件,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通過科學拼接和二次澆筑,像插積木一樣組合成各種建筑物。裝配式建筑具有生產方式先進、施工速度快、裝配精度高、節能環保等特點,不僅能夠縮短施工周期,對于保護生態環境也有很好的貢獻。
目前,裝配式建筑在青島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裝配式建筑企業一般是獨立研發,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工廠生產的構件僅能供本企業使用,存在重復投資、重復研發等問題。青島應加強對裝配式建筑企業的引導,加快建立設計、施工、部品生產等環節的標準體系,推動結構構件、部品、部件的標準化,提高構件的通用性和可置換性。隨著裝配式建筑大面積推廣和技術不斷革新,裝配式建筑的綜合成本優勢將逐步顯現。
提高企業采用裝配式建筑的積極性
山東青建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超:國內的裝配式建筑主要使用的是預制混凝土構件,預制工廠生產的樓板和墻板需要在施工現場一塊一塊地拼起來,建筑工業化的集成度不高。在新加坡等建筑工業化程度高的國家,裝配式建筑已經模塊化生產。一室一廳一廚一衛的房子在預制工廠被整體生產出來,運輸到現場后組裝成一棟大樓,大大提高了房屋裝配率,但目前這種先進的裝配式建筑在國內缺乏標準,無法推廣。
建議在保持既有政策連續性的基礎上,結合青島市實際,加大PPVC、PBU等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力度,建設單位可以更準確地在決策階段和概算階段控制投資金額,在設計階段提高出圖效率,統一裝配式驗收標準,提高采用裝配式建筑的積極性。重點支持我市龍頭建筑施工企業,以一定數量的政府投資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改安置項目或其他公建項目作為示范工程,探索和積累發展PPVC、PBU建筑的經驗,有序全面推開。
大力宣傳,提高社會認同度
市政協委員、山東中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路彤:社會認可度不高是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絆腳石”。很多市民對裝配式建筑存在誤解,對其結構安全性存疑。
據了解,世界上最早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出現在1896年。西方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相繼開始廣泛使用裝配式建筑,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裝配式建筑技術經過大量實踐驗證,已經是發展成熟、可靠安全的建筑技術。在施工中,預制構件并不是簡單地拼接,而是用鋼筋混凝土實現二次澆筑,建筑內都貫穿著鋼筋,房屋結構非常結實,安全性能優越。如今世界上較高的混凝土住宅——208米高的日本大阪北浜大廈就是裝配式建筑,無數次高烈度地震證明其抗震設計是可靠的。建議大力宣傳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意義,普及建筑工業化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認同度,營造各方共同關注、支持發展建筑工業化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