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盤點季的2020年,堪稱綜藝秀的一個豐年。受疫情影響,觀眾在大屏幕、小屏幕、移動端的滯留時間明顯增加,導致優愛騰三大巨頭在網劇、網綜上不斷加碼,而B站、西瓜視頻也成為流量盛宴的新入局者。其次,隨著男性觀眾被游戲強烈導流之后,女性成為視頻消費的優勢主體,導致從劇本創作、環節設計、節目核心、嘉賓選擇都出現了向女性觀眾傾斜的趨勢,“女性向”大勢所趨,連著名編劇汪海林都抱怨 “劇本跟公廁似的還要分男女”。《乘風破浪的姐姐》《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用女性話題引發社會大討論,而老套路的“跑男”、《極限挑戰》遭遇滑鐵盧,老牌綜藝新一季從開播到收官都無聲無息,而慢綜藝也在高節奏的綜藝創意拼殺里頹勢盡顯,小鮮肉也需要火爆的才藝才能吸引觀眾,像是《這就是街舞第三季》就讓王一博迅速出圈,成為新任人氣王者。
國產綜藝備受詬病的一點在于抄襲,對韓綜從創意、結構、節奏、嘉賓設置等全方位照搬;在2020年綜藝大爆發的年景里,觀眾欣喜地看到綜藝界正在嘗試創新,一方面,說唱、街舞、脫口秀等娛樂新形式迅速崛起;另一方面,觀眾厭倦了對明星藝人的才藝消費后逐漸轉向素人,導致李雪琴等新人不斷成為綜藝新興奮點。新人、新形式加上全球最大的觀眾群體、最為激烈的競爭業態,勢必讓國產綜藝進入下一個激烈的創意循環。
女性向,姐姐們當道
今年頭一個爆款綜藝當屬《乘風破浪的姐姐》,它不僅讓寧靜、萬茜、張雨綺、黃圣依重新走回舞臺中央,而且跟網劇《三十而已》一道,把女性“30+”的話題大范圍引爆。女性如今是短視頻、網綜的觀看主體,也是網絡消費的主力,因而迎合女性尤其是成熟女性心理的綜藝很容易成為爆款。在這款節目中,既有寧靜這種從巔峰走下來的大咖,也有萬茜這種一直沒紅過的知性女子,張雨綺、黃圣依的婚戀和星途充滿爭議,鄭希怡的經歷讓人唏噓,藍盈瑩的奮斗狠勁讓女性充滿共鳴。 “女性向”的各種主題在這一綜藝秀里得到了充分體現,相對應的《元氣滿滿的哥哥》就一片差評,暴露了男性各種油膩,也讓各大平臺迅速理解了女性觀眾的心理取向。
《脫口秀大會》辦到第三季,頹勢盡顯。李誕旗下的脫口秀達人們把娛樂圈明星諷刺了個遍,第三季的主將還是王建國等以往老將,然而楊笠、李雪琴的出現挽救了點擊量。楊笠對男性的諷刺擊中了年輕女性的內心,“為什么有的男的看起來這么普通,卻能這么自信? ”堪稱中國綜藝的年度金句。她的辛辣和尖銳如同一串炮仗,每次都讓男女觀眾轟然炸醒。李雪琴的“喪頹幽默”更是讓人莫名地感覺被撫慰、被說出。李雪琴身上集合了 “北大高材生”“抑郁癥患者”“東北文藝復興范兒”“不好看女性代言人”等多個標簽,她的每個標簽恰好能撫慰人們內心的某個側面。最終《脫口秀大會》還是把冠軍頒給了一位男選手,這讓這檔節目的諷刺意味達到了高潮。
話題性就是生命力
頹勢總是突如其來,像是《樂隊的夏天》這么火的節目,剛到了第二季就突然發現只能靠小鎮樂隊“五條人”來拯救收視率了。實際上,2020年的“樂夏”從陣容上看還是蠻不 錯 的 ,“Mandarin”天才無限,“福祿壽”三胞胎靈氣十足,“重塑雕像的權利”格調無敵,但是觀眾最愛的是只有兩個成員的“五條人”。第一場表演,“五條人”主唱仁科登臺后臨時換歌,讓準備好的字幕、燈光、舞美都無法實現,下臺后導演憤怒了,仁科安慰對方“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笑翻了觀眾。整個“樂夏2”里,“五條人”三次被淘汰又三次復活,再忠實的樂迷都看清了,這個節目只能讓這兩個帶有小鎮痞子作風的歌手來拯救熱度。為什么大家對牛氣哄哄的盤尼西林不再感興趣了? 2020年這個年景讓大家明白,再牛氣也很有限,“五條人”小鎮式的樂天知命、百味雜陳也是不錯的人生。“五條人”在2020年出現,也只有在2020年出現,才讓人明白樂團可以這么玩、阿珍阿強的愛情可以這么簡單。
沒有話題,就要死掉。老款乃至經典款綜藝在今年遭到冷遇,“奔跑吧”這一季開始和結束都無聲無息,點擊率一路從第一期2億下滑至第九期的5400萬;引領慢綜藝風潮的《中餐廳4》也遭到冷遇,觀眾的口味迅速變幻,而另一款慢綜藝《朋友請聽好》倒是在疫情期間起到了撫慰人心的作用,何炅、謝娜、易烊千璽簡簡單單回答觀眾來信,這么古老的模式仍然有它的取勝之道。而制造話題的王者當屬《演員請就位》,陳凱歌、李誠儒、郭敬明、爾冬升四位導師不斷制造話題,《無極》到底是不是爛片、《小時代》遺毒是否已肅清、小鮮肉憑什么拿到S卡、TVB老演員的生活派演技到底跟學院派演技孰優孰劣、爾冬升憑什么耍毒舌做派……從導師到演員個個都不簡單,和稀泥的趙薇倒顯得沒什么看點。 “演技”二字幾乎集中映射了我們當下的不公平:顏值就是大于實力,人氣就是王道,爾冬升把演技看得那么重要,票房比得過郭敬明嗎? 《演員請就位》關于演技的探討,實際上是社會大眾對于自身被埋沒、被壓制的集體情緒釋放:我們看到了不公平,但S卡還是就那么被赤裸裸地交易出去了。
革新,哪一站到站?
2017年《中國有嘻哈》的出現,對于華語音樂屬于革命性的突破。 PG ONE一首《H.M.E》堪稱經典,這首歌當面diss了所有參賽選手,同時又展示出了他對于flow的自由操控,完美而且有的放矢地定義了華語嘻哈。GAI的《天干物燥》、孫八一《還錢》也是難得的佳作。然而經歷了音樂之外的風波之后,《中國有嘻哈》變成了今年的2020《中國新說唱》,張靚穎也加入了導師陣容,馬上就到了決賽階段,節目乏善可陳,作品在自我崇拜、情緒發泄的兩極游走,嘻哈的江湖氣倒是暴露無遺。一款具有革命性的節目,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類似的新銳綜藝里,《這!就是街舞》今年一路火爆,王嘉爾、王一博、張藝興領銜的街舞Battle活力四射,即便是外行觀眾也能感受到舞者的創意和誠意,張藝興更是把Krump這一并非主流的街舞品類變成了極具觀賞美感的爆款。王一博也憑借街舞節目撕掉了小鮮肉的標簽,讓觀眾看到了他的天賦和敬業精神。之前易烊千璽憑借街舞讓觀眾看到了他有別于其他偶像的一面,個人才藝將是偶像明星真正出圈的本錢。
2020年國產綜藝在節目設計方面繼續革新。 《德云斗笑社》算是第四季度備受關注的一次創新了,鏡頭深入到德云社內部,觀眾可以窺探這個以舊社會班主制度運營的曲藝社,揣摩德云社運營的機制。江湖氣濃郁的曲藝社班子里,郭德綱到底怎么教徒弟、到底怎么選定捧紅哪個徒弟,于謙到底有多大話語權、欒云平憑什么掌握大權、以燒餅為代表的“兒徒”到底服不服管、秦霄賢會不會是下一個德云社紅人…… 《德云斗笑社》這一原創綜藝,剖開了傳統曲藝社的權力架構樣本,讓觀眾看到了江湖座次、內部運作、家風幫規,值得玩味。綜藝革新這件事,哪一站都沒有盡頭。(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米荊玉)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