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天使”報道閱讀量數億次
11月7日上午,“生命接力·救在身邊”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在杭州市舉辦。活動現場,器官移植醫生、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志愿者、器官移植受者等分別講述了 “我與器官捐獻的十年”,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讓參與活動的每一位代表都加深了對生命的理解。當日下午召開的2020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服務暨宣傳策劃工作研討會上,來自全國8個省的器官捐獻宣傳和志愿服務先進典型作了經驗分享。
11月7日,青島早報記者現場講述《天使九月 愛留人間》。
在會上,青島早報記者代表山東省及青島市作了《九月天使 愛留人間》典型報告,向與會者講述了青島早報“天使”系列報道的臺前幕后。兩年多來,青島早報密切聯系青島市紅十字會,持續策劃跟蹤“九月天使”等器官捐獻者的進展,圍繞著“九月天使”捐獻故事的主線,開展了一系列宣傳器官捐獻事業、弘揚城市大愛精神和普及捐獻知識的大型報道及策劃活動。至今,青島早報的“天使”系列報道已經做了100多個整版新聞報道,青島早報新媒體矩陣推出了數百條相關推送,其中很多報道被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全國主流媒體直接轉發或編發,全網總閱讀量數億次。有效推動了器官捐獻事業以及市民文明程度的提升。
早報記者在講述中,還原了青島4歲半女孩九月捐獻器官的全過程,通過現場大屏幕展示了青島早報部分 “天使”報道的版面圖,讓臺下不少人再次淚目,講述的最后也給大家帶來了好消息,九月媽媽今年8月份生下了九月的弟弟“西西”,新生命的誕生,讓大家充滿了欣慰。
“九月天使”成文明公益品牌
在青島早報和青島市紅十字會的策劃報道推動中,兩年多來,“九月天使”標識獲得國家公益商標注冊審批,成為青島市繼“微塵”后的第二個城市文明公益品牌;宣傳捐獻知識和收集捐獻意愿的“器官捐獻愛心崗”在青島市各大醫院啟用,青島市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每天去愛心崗服務,向公眾普及捐獻知識;雕塑藝術家受九月故事的感動,創作了“九月天使”公益雕塑,化身城市文明符號的“九月天使雕塑”矗立在了青島市雕塑園面朝大海的位置,青島市雕塑展覽館的工作人員也成立了“大愛有聲”志愿宣講團,在“九月天使雕塑”前義務講解九月故事,普及器官捐獻知識;青島演藝集團等單位籌拍的微電影《美麗的九月》,真實還原了九月捐獻的故事,已獲得了包括亞洲微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在內的10多個獎項;開心麻花影業也在籌拍九月天使故事的院線電影,目前劇本已經成稿……最重要的是,通過對“九月天使”故事的宣傳,讓更多人了解了器官捐獻這一延續、挽救他人生命的社會公益事業。
九月媽媽和“九月天使”雕塑。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評價,要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推出器官捐獻優秀宣傳作品,更好地傳播人體器官捐獻理念和知識,更好地提供人文關懷服務,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推動樹立器官捐獻光榮的良好社會風尚。
云南省昭通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張雁告訴早報記者,九月天使典型的宣傳和策劃非常好,各環節完整,為器官捐獻工作的普及起了帶動作用。
器官捐獻有“青島模式”
“青島市從2010年開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器官捐獻的數量從0開始,到目前已達923例,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青島市紅十字會組織宣傳處處長張少芹介紹,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青島市紅十字會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等相關單位的努力下,建立了完善的捐獻流程,開展了捐獻全流程的各類志愿服務,擁有器官捐獻工作的“青島模式”。
市民想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愿者,可通過青島市紅十字會“大愛無疆奉獻者信息化平臺”,網上填寫信息捐獻登記;還可通過青島市紅十字會及各區市紅十字會現場辦理;第三種途徑是到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青大附院西院區、海軍第971醫院、齊魯醫院、青島眼科醫院等醫療機構的門診大廳內 “九月器官捐獻愛心崗”填表咨詢投遞意愿,將有紅十字會志愿者聯系你辦理手續。(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孫啟孟)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