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5日訊 北風凜冽,刮得人臉生疼。72歲的劉麗芬卻笑意盈盈,雙手接過新房鑰匙后,她家將從原來的三間平房變成二層小樓。

劉麗芬接過新房鑰匙。
12月15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居住融合示范區一期交房,劉麗芬成為首批住戶。“以前的房子太小了,逢年過節孩子回來都住不開。現在兩層有四個臥室,俺孫子找了媳婦回來也有地兒住,全家都很滿意。”劉麗芬笑著說,原來的三間房住了四十多年,一直沒有機會翻新重蓋,鎮上有政策可以蓋房后,她家第一時間就報了名。


劉麗芬的新房在大場鎮匯水灣村北側,紅白相間的墻壁、高挑的屋頂,在一片平房里很是惹眼。這座新房130多平方米,包含客廳、廚房、4個臥室、2個衛生間、陽臺,外加上一個小院子,劉麗芬是越看越喜歡。“已經開始吊頂了,快裝完了。裝修也不用費事,交上錢什么事兒也不用管。”
這是大場鎮以多元模式激活農村宅基地資源的新探索。2022年以來,大場鎮聚焦解決村莊空心化、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通過創辦“共富鄉舍合作社”,實施“集中改造一批、有償退出一批、盤活開發一批”等方式,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宅基地綜合利用新模式。“我們創新‘積分管理’模式,鼓勵和引導符合宅基地審批或房屋翻建條件的村民,在試點的居住融合示范區申請建設庭院式新型農村住宅。”大場鎮黨委副書記趙希旭介紹,新房在設施配套上積極對標城市社區,完善水、電、氣等設施,著力打造新型社區典范,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匯水灣村村民從新房二層向外眺望。
截至目前,大場鎮共富鄉舍合作社已接納259戶主動申請入社,并在匯水灣村、三河埠村打造了占地45畝的居住融合示范區,所有房屋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其中,已有9處二層住宅完成建設,4處四層住宅完成主體建設,4處三層住宅開工。
“在探索‘宅改’新模式過程中,我們利用居住融合釋放出的宅基地資源,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按照宜農則農、宜游則游的原則,采取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種方式,培育鄉村經濟新業態。”趙希旭表示,目前,大場鎮已引進鄉村民宿、共富工坊等項目12個,將進一步促進村集體、村民“雙增收”。

據了解,作為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的主要試點試驗區域之一,大場鎮聚焦破解當前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多難困境,聚焦“人、地、房、錢”四大關鍵要素,成立運營共富鄉舍合作社、共富勞務合作社、共富田園合作社和強村共富公司。以這些載體平臺為支撐,實施“農地托管服務、農民就近就業、農房多元盤活、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四項集成改革,形成了“黨組織+專業合作社+強村共富公司”鄉村組織振興模式,探索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樣板。(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通訊員 夏乾峰)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