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0日訊 山東是報告文學創作大省,青島是報告文學創作強市,二者疊加,再推新作。今天,長篇報告文學《家住黃河灘——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實錄》,在北京舉行作品研討會。文學創作傾聽時代發聲、與時代對話,深入采訪見證最真實的人物場景,深度捕捉最鮮活的人民生活與情感,成為與會專家給予作品的一致認同。此前,這部由青島市作協副主席、作家朵拉圖與大眾日報高級記者逄春階合作完成的作品已登上《中國作家》紀實版第八期頭題,并由作家出版社與青島出版社聯合出版單行本。這次由《中國作家》雜志社、山東省委宣傳部和山東省作協聯合主辦的研討會,更被看作是對山東以及青島報告文學的創作現狀、發展前景、未來走向的一次展望和謀劃。
彪炳千秋的大事件,作家沒有缺席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黃河灘區的脫貧遷建,是山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重點、關鍵之戰。宏大的時代變革和任務,彪炳千秋的大事件,作家沒有缺席。
研討會上的逄春階(右一)和朵拉圖(右二)。
作品圍繞大遷、大建、脫貧、圓夢四個核心詞展開,全景描寫山東省黃河灘區脫貧大遷建的生動場面,真實記錄黨和政府全方位提升黃河灘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生動實踐,謳歌大遷建戰役所有參戰人員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精神風貌和豪邁激情,展現黃河灘區人民胸懷夢想、自強不息、顧全大局、摯愛黃河的胸襟。
研討會上,專家們一致稱贊朵拉圖和逄春階兩位作者“腳力強大”,他們先后采訪了菏澤、濟寧、泰安、聊城、濟南、濱州、東營等黃河途經城市的扶貧遷建工作,重點采訪了東明、東平、東阿、梁山、長清、平陰等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干部、群眾300多人次,還采訪了部分專家和學者。
朵拉圖告訴記者,距離最初的行走采訪雖然已過去了兩年,她仍時常沉浸在那一幕幕的場景中無法自拔,黃河灘上老百姓發自內心的訴說,他們面對曾經的苦難的那份樂觀與堅忍,都定格在作家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真實性與在場感創造了具有時代氣息的鮮活檔案
“不去現場,你永遠無法想像那是怎樣的一種真實,它又如何讓你動容。甚至有時我們會覺得它真實得如同虛構……”報告文學這一文本的書寫,在朵拉圖看來,正是最貼近時代的、真實而又即時的現實描摹。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特別提到《家住黃河灘》所凸顯的報告文學的真實性與在場感。“兩位作家緊緊圍繞遷建,做了大量功課,我們可以從書中看到,他們的采訪不僅集中在決策者,規劃者,指揮者和參與者,同時他們自身也是目擊者,在場者,這種強烈的在場感,體現了一種現實的關懷,也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反思和重構。”他還特別提及書中最后重點描摹的基層干部形象,“他們把人物置于矛盾沖突中,在人性的豐富性上做了很好的探索,突破了符號化的窠臼,這些血肉豐滿、充滿時代氣息的人物,真實還原了基層一線干部的苦樂,像是一份鮮活的檔案。”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重申了報告文學作為新興的文學體裁的特征,他認為真實性是報告文學的生命,而作家對于事件的判斷,發現力和見識能力則是它的靈魂,此外它還要具有文學性。研討會上,他與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張陵、《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等多位與會專家都充分肯定了作品在這幾方面所進行的探索。
進一步培育青島文學創作生態
目前《家住黃河灘》選題已先后入選了省委宣傳部重點創作項目、省作協2018年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以及中國作協2019年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另外,青島2020年修訂出臺的《青島市文藝精品項目扶持獎勵辦法》也在首度擴大扶持范圍的背景下,將該報告文學納入到重點扶持的文學精品項目中。
在今天的研討會現場,市文聯黨組書記魏勝吉特別提及,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學藝術精品創作生態的培育,開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動,探索建立了一批行之有效推動機制。他舉例說:“我們與小說選刊合作,舉辦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小說論壇暨最有影響力小說評獎頒獎活動,舉辦了全國名家看青島的作家交流會,中日韓東亞文學論壇等等;在推進文學創作的制度機制方面,實施了簽約作家制度,設立了海鷗文學獎,探索建立了優秀作品選題策劃機制,重點作品創作扶持機制,青年作家創作培訓機制……它們正在激發青島文學創作的內生動力。”
得益于這一系列舉措,青島連續將第六屆、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的報告文學獎項收入囊中。在省內則有超過20部創作連續獲得泰山文藝獎、文學創作獎和省精品工程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