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期,黑龍江用10萬盒新鮮蔓越莓回禮廣西189噸砂糖橘的事情火了,黑龍江人紛紛表示震驚:“黑龍江竟然產蔓越莓?”而隨著各地互贈禮物,網友互曬家底,不知不覺成了“全國農產品大摸底”:四川雅安魚子醬、安徽六安鵝肝、甘肅南美對蝦、貴州抹茶、上海崇明藏紅花……全國各地特產名單不斷更新,不少網友發出了靈魂質問:家鄉特產,難道特地瞞著我產?
這次“全國農產品大摸底”,可以說給了各地“新土特產”一次絕佳的亮相機會。當全國網友驚呼甘肅居然有南美對蝦、安徽六安竟然是全國最大的鵝肝生產基地時,仿佛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以全新視角認識了自己的家鄉。網友熱烈討論的背后,也并不是單純地調侃“玩梗”,更有著對家鄉刮目相看的自豪和驕傲。
隨著近年來農業科技進步,以及各地對農業特色產業的大力扶持,“新土特產”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以青島為例,2023年,青島深海野游大黃魚、北宅櫻桃、萊西墨瑞鱈等7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萊西青萊綠茶、“豬八哥”富硒豬肉、沐官島牡蠣等3個農產品入選特質農品名錄。至此,我市已有50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5個特質農品,數量位居全省首位,列全國36個大中城市第三位。
不同于馬家溝芹菜、膠州大白菜等老牌名品,一些“新土特產”的種植或培育時間普遍較短,雖然品質上乘,但品牌影響力有限。在互聯網信息爆炸時代,優質農產品想要走出本地、走進尋常百姓家,不僅要種好、育好,還要營銷好、推廣好,擦亮品牌的金字招牌,站上消費風口,搭上電商快車,不斷激發新的消費潛能。
除了農業“新土特產”,其實各個行業不妨多來些“大摸底”。青島有著優越的自然稟賦、歷史底蘊和工業基礎,可謂“家底”雄厚,一方面,有關部門理應樹立“家底意識”,經常精準摸排,生成“家底數據庫”,讓所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寶藏脫穎而出,體現應有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摸清家底,也可讓隱藏的問題無處遁形,便于提早對癥下藥、藥到病除,推動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