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11月的青島,拿出了“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的進擊姿態,處處涌動著重點項目建設的熱潮,一股股蓬勃發展之勢撲面而來。不久前,膠州灣第二隧道、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等多個工程先后打響開工的“發令槍”,聞令起跑!康復大學、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雙埠-夏莊段)等一批工程施工現場則時刻上演基建的“速度與激情”,分秒必爭!
今年是大考之年,面臨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和疫情防控的大考,全市上下要全面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謀劃融入全新發展格局。站在年度收官的重要關頭,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始終把抓經濟發展作為核心要務,統籌穩市場、保企業、抓項目、促投資。通過一個個涉及城市更新、市政基礎設施、城市景觀、村鎮建設等領域的項目落地,真正讓城市生活變得更宜居,讓居者心怡、來者心悅,讓市民切身感受到城市品質的全方位改善提升。
“實干”永遠是最靠譜的“捷徑”。
作為項目驅動型行業,可以說住建系統的成績都是一磚一瓦,一路一橋“干出來的”。有干勁,有行動,成績也讓人欣喜——今年1-9月份,全市建筑業完成產值同比增長5.1%,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1.2%,本土建筑企業出省出國產值同比增長13.5%,主要經濟指標一路飄紅,實現了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兩戰贏”。
“當前,全市住建領域各項工作都到了一個爬坡過坎、排難奮進的緊要關口,我們必須緊抓每一天,緊扣每一項指標,集中精力主攻重點,全力以赴組織攻堅。”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決戰決勝四季度”動員大會上,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勇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進行了深度研判與梳理。
“在關鍵時候,必勝的信心比金子更珍貴。”陳勇說,“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圍繞決戰決勝全年任務,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抓住關鍵‘穴位’、精準發力,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實現整體提升,攻堅克難,奮起直追,堅決打贏這場收官之戰!”
記者: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三五”時期,我市城鄉面貌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城市品質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不斷優化,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這些都與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積極工作密不可分。請您具體介紹下我市“十三五”時期住建事業發展取得了哪些亮眼成就?
陳勇:“十三五”時期,全市住房與城鄉建設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全市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接下來,我從五個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一是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加快,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持續優化。截至2019年底,全市常住總人口949.9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4.12 %,比“十二五”末的2015年提高4.13個百分點。四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現有國家特色小鎮2個(膠州市李哥莊鎮、平度市南村鎮),有11個鎮列入省級特色小鎮創建范圍,10個鎮列入市級特色小鎮創建范圍。
二是住房工作扎實推進。持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2016-2020年我市累計實施住房保障6.3萬套(戶),其中公開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2.7萬套,累計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3.6萬戶,共2.16億元;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6.3萬套,其中公租房3.9萬套,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2.4萬套;人才住房已建設和籌集12.3萬套。我市先后成為全國首批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工作試點城市、國家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城市、全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試點城市、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
三是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設道路總長度約900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快速路為骨干、主干路為補充”的城市快速交通路網體系。中心城區累計建設公共停車場178處,增加公共停車泊位約7.13萬個。2019年供熱面積較2015年增長超過70%。市內六區實現清潔能源供熱面積截至2019年采暖季達到6287萬平方米,較2015年新增4687萬平方米。2019年全市新增綜合管廊11.7公里、海綿城市面積55.46平方公里。
四是村鎮建設工作成效明顯。深入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規范提升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共改造完成“四類”重點對象危房9299戶。大力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5439個村開展垃圾分類,覆蓋率100%。全市145個村莊(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示范村達標創建,10個鎮級垃圾終端處置站建設完工,填補了農村生活垃圾鎮級處置的空白。
五是建筑行業優化升級步伐加快。推動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做大做強建筑業。“十三五”時期,我市建筑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態勢,整體規模逐年擴大。2016年-2019年,全市建筑業產值年均增長率23%。成立“青島國際工程發展聯盟”,截至今年10月,我市“十三五”期間完成出省及出國建筑業產值達3988億元,是“十二五”期間的2.3倍。
記者:今年是極為特殊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壓力劇增。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陳勇:疫情發生后,全局上下全面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把抓好住建領域疫情防控當做今年開局頭等大事,全力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做到了全市住建領域無疫情發生。作為人員高密度的行業,這一成果的取得著實不易。
一直以來,在扎實做好建設工地、房地產交易和經紀場所、物業管理區域的疫情防控基礎上,我們針對企業在疫情期間面臨的實際困難,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惠企措施,多措并舉幫助企業應對疫情沖擊,支持企業和項目工地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比如,出臺延期繳納配套費、調整預售條件等一系列舉措,鼓勵建筑業企業以保險形式繳納各類保證金,今年以來累計幫助盤活企業資金37.7億元;對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依申請返還商品房預售款重點監管資金,累計撥付資金金額達1077億元。
為了全力助推企業復工復產,今年年初,我們在全省各地市中率先發布建設工程造價調整指導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統籌調度215家重要建材企業生產運行,緊急上線“建采鏈”采購平臺,保障原材料及產品供銷。今年前九個月,我市主要建材行業產值實現增長,同比增長3.3%。
我認為,底線工作是不能逾越的“硬杠杠”,疫情期間更要始終筑牢安全質量防線。比如,深入開展省級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城市建設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持續推進住宅工程“滲漏、開裂”專項治理兩大行動,開展全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專項整治“天平”行動、預拌混凝土(砂漿)專項治理“硬核”行動。可喜的是,今年以來全市建筑施工領域安全生產態勢總體平穩,建筑工程質量有效受控。
記者:聚焦住建領域,讓老百姓“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以來,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共獲得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等多項國家級試點,今年我市又提出建設和籌集10萬套人才住房,目前這些試點工作和目標舉措進展如何?能為青島宜居城市發展帶來怎樣的后驅力?
陳勇:住房保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關乎千家萬戶的安居樂業,近年來我們在這個領域的工作思路越來越清晰——以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抓住“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等試點重大機遇,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試點方面,我們在區市范圍內確定了10個試點項目,并結合今年年度改造項目進行了積極試點。2020年計劃開工改造老舊小區項目111個,建筑面積168萬平方米,目前已全部開工,開工建筑面積約227萬平方米,開工率達135%。通過試點項目和今年實施的改造項目,我們分別對試點任務進行了探索,其中我市公積金提取、本土企業海爾、海信空調和熱水器低價促銷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及膠州改造項目在全國取得了示范作用,為國家試點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在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試點方面,我市開展了全市住房困難新市民摸底調研,編制了試點實施方案,并積極組織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我市政策性租賃住房建設和籌集工作。今年6月,我市與中國建設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期內中國建設銀行將提供總額不低于250億元的優惠貸款,助力我市構建更加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讓廣大新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在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方面,今年7月,我市歷經基礎性審核和競爭性評審等多輪篩選,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順利入選第二批(8個城市)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未來三年試點期內,我市將獲得24億元中央獎補資金,專項用于住房租賃市場發展。
那么在備受外界關注的人才住房建設方面,我們以“學深圳、趕深圳”為契機,以“站在未來看今天”的眼光,綜合考慮我市發展和未來人才爆發式增長趨勢,確定了2020年建設和籌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0萬套的工作目標。截至10月底,各區市(含市本級)已確定人才住房建設和籌集房源約9萬套,落實全年任務目標的90%。
我市是全省首個出臺專項人才住房政策的城市,也是全國人才安居工作政策體系完整、運作實施規范的先進城市之一。大力推進人才住房建設和籌集,是我市著力解決人才住房困難,解決人才對住房的后顧之憂,將我市打造成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人才高地”的重要舉措,是落實市委市政府“雙招雙引”攻勢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市將探索建立人才住房建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讓人才“來了有房住,留下有住房”,創造條件聚集、留住未來城市新的建設者,為我市提供更多能攻山頭、能打勝仗的“精兵強將”,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進入“決戰決勝四季度“的關鍵時刻,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年底“收官之戰”怎么打?
陳勇:四季度是完成年度任務的“最后關口”,我們沒有任何慢的理由、等的資本和退的余地,必須領先一步、快人一拍,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時不我待的追求,拿出超常規的措施,大干快上,奮力趕超,方能完成全年任務目標。
首先,要辯證看待形勢,堅定發展信心。我們必須把握有利時機,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和緊迫意識,把因疫情延誤的工期搶回來,把既定的任務完成好,在決戰中增強自信心、收獲成就感、提升意志力。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礎上,將服務企業發展作為住建系統各級主管部門的“第一要務”,積極做好政策研究儲備調整,健全聯系服務企業長效機制,跟蹤落實既定惠企措施,全力服務企業經營和項目建設,保障經濟平穩運行。
其次,要突出工作重點,切實強化責任。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線長面廣、十分龐雜,因此要學會抓住關鍵、精準發力,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實現整體提升。眾所周知,項目是決戰決勝四季度的主攻方向和突破重點,要進一步突出重大項目的龍頭地位,全過程跟蹤、全方位服務。此外,對于我們承擔的民生工程,總體要求是“承諾要堅決兌現,實事要落到實處”。與此同時,還要未雨綢繆、超前謀劃明年工作,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最后,要強化要素保障,真正做到壓力上肩。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的工作與民生福祉緊密相連,“干了就是干了,沒干就是沒干”。住宅質量是否過硬,群眾能夠親身體會;物業管理服務是否貼心,群眾最有話語權。因此,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必須牢牢樹立“真干假干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有為就有位、無為必讓位”的鮮明導向,以舍我其誰的硬擔當抓落實、提實效,明確每項工作任務的責任主體、時間節點、質量標準,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推動投資落地轉化,全方位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記者:您認為,我市在打造宜居城市方面,有哪些優勢和潛質?
陳勇:青島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擁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線和風格各異的特色建筑,一直以來備受國內外游客的青睞,這些自然稟賦優勢不必過多贅言。倘若光要“面子”,沒有“里子”,那么城市人居環境也很難讓人感覺宜居舒適,因此,多年來青島的城市建設理念更加注重聽取來自民間的呼聲,注重“內外兼施”,全方位助力城市品質改善提升。
我認為,建設美麗宜居城市,是居民的訴求和愿望,也是城市走向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可以說,城市品質也是營商環境。一個宜居宜業、高端大氣的城市,能讓一個地區的營商環境具備更強大的吸附力、更優質的集聚度和更精準的匹配度。因此,近年來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城市功能提升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等城市建設領域上下了一番繡花功夫,既要抓好城市精細管理,又要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為的就是讓城市建設更加突出宜居品質,讓城市更加精致、方便、溫馨。
記者:十九屆五中全會剛剛閉幕,會議審議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結合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您對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十四五規劃有什么考慮和打算?
陳勇:十九屆五中全會及其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科學擘畫了我國未來5年以及15年的發展藍圖,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總動員,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
身處這座承載眾多國家戰略的城市,我們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和把握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高質量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為引領,為未來5年以及15年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發展描繪新藍圖。
“十四五”時期,市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圍繞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統籌推進住建領域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著力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著力健全住房保障體系,著力加快建筑業新舊動能轉換,開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國際化宜居宜業城市典范”的新青島,奮力開創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大都市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