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5日訊 昨天,高考普通類常規批開始第一次志愿填報,全新的96個志愿“專業+高校”模式讓人耳目一新。與此同時,首次出現的選科科目要求,則為考生選擇志愿提前劃定了“門檻”。記者注意到,不同于往年各高校在文科考生和理科考生中分別設置計劃,在今年限定選科的大背景下,偏文組合考生上名校難,成了很多考生和家長填報志愿時的最大感受。
單選科要求為物理的計劃數最多
社會上多用985、211、雙一流高校錄取率,作為衡量一所高中高考成績的標準。記者對普通類提前批和普通類常規批里,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36所+B類6所,相當于原本的39所985高校加鄭州大學、云南大學、新疆大學)今年在山東省的招生計劃,按照選科要求進行了統計。
42所高校今年在山東省提前批和常規批里共計投放了10543個計劃。其中,選科要求為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單學科的計劃數分別為5390、223、4、61、51、7,分別占到了總計劃10543個的51.1%、2.1%、0.04%、0.6%、0.5%、0.07%。而從之前媒體披露的2017級學生選科比例為,物理39.52%、化學49.79%、生物57.83%、政治35.34%、歷史49.61%、地理67.86%。兩組數字對比可以發現,僅從選科限制為單科的專業計劃數來看,選擇生物、政治、歷史和地理的考生,明顯不及選考物理和化學的考生占優勢。
選科要求為純文科組合的僅占2.3%
仔細翻閱各校專業計劃學科限制條件可以發現,除了有物理、化學等單科選科條件外,還有物理和化學、物理或化學、地理或物理、生物或歷史或地理、不限等多種。
10543個計劃中,選科要求為純理科組合的(包括物化生單科、物理和化學、物理或生物等多種)計劃共有7975個,占到了總計劃的75.64%。而選科要求為純文科組合的42所高校計劃中共有7種情況,分別為限制選科為政治單科、歷史單科、地理單科、政治或歷史、政治和歷史、政治或地理或歷史、歷史或地理,共計245個計劃,占到了總計劃的2.3%。
此外,還有2323個計劃不限選科,或是選科要求為文加理、文或理,占到了總計劃的22.03%,其中不限選科的為2194個,占到了總計劃的20.81%。
選物理考生可選擇九成以上專業
記者還注意到,如同首批高考改革的上海、浙江錄取,“得物理者得天下”這一理念在計劃中體現得比較突出。選科為物理的考生,從這42所高校來看,提供的專業計劃里選科要求有物理、物理和化學、物理和生物、物理或化學、物理或地理、物理或歷史、物理或歷史或地理、物理和化學和生物、物理或化學或生物、物理或化學或地理、物理或生物或地理11種組合情況,計劃數合計為7587個,再加上不限選科共計9781個,分別占到了總計劃的71.96%和92.77%。
這意味著,選科為物理的考生,今年42所名校里超過九成的專業都可以選擇。同時,仔細翻看表格可以發現,像北航、北理工、上交大、中科大、電科大等高校,常規批只招收物理選科的考生。
此外,選考化學的考生可選擇4801個專業計劃,占到了總計劃的46%;選考生物的考生可選擇3746個計劃,占到總計劃36%;選考政治的考生可選擇計劃為2307個,約占22%;選考歷史的考生可選擇2457個計劃,約占23%;選考地理的考生可選擇的計劃2371個,約占22%。
高考招生咨詢會引來眾多考生和家長。 (資料照片)記者 韓星 攝
現象1
偏文科考生可選專業“更窄”
考生報考的專業與選考科目要求到底有什么關系?對此,記者也進行了部分統計。以記者統計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為例,數學、機械、材料、自動化、測控、土木、交通、計算機、信息等專業基本要求選科為物理,醫學類多為化學和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制藥要求選科化學,建筑則為物理或歷史或地理,歷史學為歷史或地理,語言類、社會學類、新聞類、經濟學類、法學類多不限選科。
記者翻閱《山東省2020年普通高校分專業招生來源計劃》發現,不僅42所名校選科要求高度一致,其他高校要求也基本類似。今年,傳統的理工類專業、醫學類專業仍是偏理科組合考生的天下,而像經濟類、語言類、社會學類、法學類以往被認為綜合類和偏文科的專業,大多數高校則不限選科。僅有極少數的政治、哲學、歷史學等專業,才明確限制選科為文科學科。這意味著,大部分理工類專業,選科偏文的考生沒有資格填報,而原來的文科專業和綜合類專業,還要跟選科偏理的考生一起爭奪計劃。
現象2
偏文科考生進名校比往年難
記者也根據往年的本科普通批首次志愿投檔情況,對2017年、2018年、2019年這42所名校在山東招生情況進行了統計。 2017年42所名校本科普通批首次志愿共投出文科1601人、理科7980人;2018年文科投出1654人、理科投出7946人;2019年文科1648人、理科8100人,考慮到往年專業可調劑,退檔可能性較小,因此,這6個數字基本可以看作42所高校在山東省除自招之外過去三年的錄取人數。
以文科生青睞的北大、人大、南開、復旦、南大5所名校為例,2017至2019年在山東普通批文科生中,北大分別錄取28人、24人、25人,人大46人、46人、46人,南開45人、44人、36人,復旦14人、12人、18人,南大21人、19人、19人。而今年這5所綜合類高校,北大一共66個計劃中,35個計劃限選物理,8個物理或化學,23個不限選科。人大提前批、常規批共計90個計劃,限選物理19人、限選政治2人,限選物理或歷史18人,不限51人。南開147個計劃中,物理或化學或生物24個,物理48個,化學和生物6個,物理或化學10個,歷史或地理4個,不限55個。復旦85個計劃中,選科要求為物理的38個,物理或化學16個,物理或化學或生物15個,不限選科16個。南大提前批、常規批75個計劃里,要求選科化學和生物2個,物理或化學17個,物理37個,不限選科19個。
以這5所名校就可以看出,選科偏文的考生基本只能在不限選科的專業上才有資格報考。而對于往年理科招生計劃遠遠大于文科的清華、北航、浙大、上交、同濟、哈工大等高校,留給偏文科的考生機會則更小。
現象3
高分段考生中偏文科組合偏少
填報志愿時考生除了要仔細翻閱各校各專業招生計劃和選科限制條件,還要對照自己的分數和位次,對比高校往年錄取分數和位次。而今年的一分一段表也顯示,在高分段考生中,偏理科組合占據絕對優勢。今年,全省696分(含)以上的“學霸”共有56人,其中52人選考科目為物理化學生物,680分(含)以上考生共計513人,其中選考物理498人、選考化學492人、選考生物447人,選考地理的52人,選考政治和歷史則不足50人。
除去強基計劃,按照42所名校在山東省內提前批和常規批招收10500余人來計算,對應一分一段表約為631分,此分數線(含)以上共計10366人,其中選考物理8808、化學8769、生物8171、政治1319、歷史1659、地理2378,分別占到了10366人的85.0%、84.6%、78.8%、12.7%、16.0%和22.9%。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專業選擇上受選科限制外,從分數和位次來說,偏文科組合考生進入名校同樣不占優勢。(記者 王曉雨)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