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嶗山問海”海洋創新發展大會上發布有關實施方案,聚焦五個目標,實施五項行動,促進“人工智能+海洋”深度融合——
青島:打造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人工智能(AI)是當今世界最具前景和影響力的科技領域之一,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當前,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已呈現“百模大戰”態勢,但從世界范圍來看,通過建立系統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陣賦能海洋發展還沒有先例。
5月27日上午,在2024“嶗山問海”海洋創新發展大會上,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孟慶勝發布《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這是全國首個系統謀劃和推進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區建設的指導性文件,開創了系統謀劃和推進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發展的先河。下午,在青島“AI+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場景應用對接會上,孟慶勝介紹,青島將聚焦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關鍵要素支撐地、頭部企業集聚地、應用場景示范地、產業生態優化地五個目標,實施五項行動,促進“人工智能+海洋”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實施科技創新攻關行動
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
自以ChatGPT、Sora、GPT-4o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繼問世至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呈現出應用爆發的態勢。據國家網信辦數據,目前我國已有117個人工智能大模型完成備案。眼下,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百模大戰”態勢愈演愈烈。在此過程中,也伴隨著硬件創新、AI云服務的興起以及軟件優化等多方面的挑戰。
以硬件創新為例,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規模的擴大,尤其像GPT-4、Sora這類大型預訓練模型,對高性能計算(HPC)資源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這種增長趨勢要求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更高效的計算架構。為了滿足這種對算力的需求,國內外硬件制造商正在開發專門為AI任務設計的處理器,包括GPU(圖形處理單元)、TPU(張量處理單元)、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和其他ASIC(專用集成電路)。這些硬件提供了更高的并行處理能力和能效,從而加速了AI模型訓練和推理的效率。
對此,圍繞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青島將實施科技創新攻關行動,突破大模型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混合專家模型等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和海洋具身智能等前沿交叉技術突破等;強化核心底層硬件創新攻關,加強對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等關鍵器件的基礎研究,重點突破新材料、新架構、新工藝、新器件等關鍵技術;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打造一批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人工智能創新平臺等,爭創國家級海洋數據交易平臺、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試點等;構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標準體系和評測體系,鼓勵企業和行業組織參與國家和國際標準編制修訂。
通過上述舉措,建設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科技創新策源地,突破一系列海洋大模型前沿基礎理論和關鍵應用技術,推進軟硬件國產化替代,構建由1個包含“瀚海星云”大模型在內的基礎大模型矩陣、以“問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為代表的N個行業大模型和X個重點應用場景組成的“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體系。
實施關鍵要素整合行動
建設關鍵要素支撐地
研發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集齊”三大核心要素——數據、算力、算法。簡單來說,數據是基本要素,用來構建大模型,并通過不斷“喂數據”,促進大模型更新、進化;算力是核心動力,隨著AI模型的復雜性和數據量不斷增加,對算力的需求也會急劇上升;算法是關鍵支撐,是利用數據、依托算力,按照預先設定的架構運行,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很大程度上決定了AI模型的質量。
應該看到,海洋特色顯著的青島,擁有數據、算力、算法的優勢,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海洋大數據存儲體系,算力總規模超2300P,處于國內頭部方陣,培育了“瀚海星云”通用大模型和具有海洋特色的“問海”垂直大模型等。在此基礎上,青島將再加碼,實施關鍵要素整合行動,建設關鍵要素支撐地。
強化算力資源保障。加快建設國實算力中心、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海之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海底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統籌通算、智算、超算一體化推進,實現算力擴容提質升級,力爭到2026年總算力達12000P。同時,建設全市算力調度“一張網”,提升算力云服務能力,提高算力利用效率。
加強海洋數據支撐。依托數據集團,統籌整合全市海洋數據資源,推動多源異構海洋數據的匯集,著力收集極端事件等稀缺性海洋數據,有效打破海洋數據孤島。同時,建立數據分類與標注體系,推進海洋大數據標準化建設,建設公共數據賦能大模型訓練基地,打造高質量海洋人工智能訓練數據集。
需要提及的是,在建造、訓練一個通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時,其能耗和費用也巨大。因此,青島也將著力保障能源和資源穩定供給。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算力中心電力供應穩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能在算力基礎設施中的使用,因地制宜推廣光伏、風能、氫能等新能源在算力中心的應用,構建保障算力使用的多元能源供應體系。
實施產業集群發展行動
建設頭部企業集聚地
打造產業集聚區,需要產業載體。目前,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已聚集各類人工智能相關企業200余家,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省“瞪羚”企業21家。2023年園區實現營業收入170億元,帶動實現人工智能產業營收280億元,同比增長40%左右。園區已逐步建成賦能青島市產業發展的AI創新高地和算力基礎設施支撐高地,成為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區、主陣地,為青島建設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提供了舞臺、奠定了基礎。
依托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青島將實施產業集群發展行動,建設海洋人工智能頭部企業集聚地。
引聚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全國首個以“數據+算法”為驅動的海洋產業大腦,制定“科技+產業”路線圖,明確海洋大模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開展產業鏈招商,加快招引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鏈頭部企業、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建設一批相關領域的重點項目,支撐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發展壯大。
梯度培育市場主體。依托各類重點實驗室等載體,加快創新創業和企業孵化培育。組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聯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大企業梯度培育力度,扶持在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有競爭優勢的上市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重點企業發展。
強化產業人才支撐。著力培育和引進一批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的復合型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產業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人工智能藍領人才、創業人才及其團隊,促進海洋人才和人工智能人才的雙向融合。
根據方案,青島將集聚涵蓋龍頭企業在內的約50家具有發展潛力的市場主體,引育1500名左右的相關人才,實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規模約200億元,將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打造成在全球彰顯海洋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園區,把藍谷建設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算谷、智谷、數谷。
實施應用場景開發行動
建設應用場景示范地
發展“人工智能+”,必須在“+”的應用場景上突破。換句話說,建設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應用場景才有價值。
整體來看,青島具備場景優勢。目前,青島已圍繞海洋氣象預報、海洋災害預警、智慧港口建設、海洋藥物篩選與研發、海洋資源勘探與開發、海洋智能裝備制造、海洋信息智能感知、海洋水下自主無人系統研發、深遠海養殖、海洋文旅等垂直領域,梳理出近百個應用場景。接下來,青島要做的就是逐步開發和開放更多應用場景,承接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
因此,青島將實施應用場景開發行動,建設應用場景示范地。推動海洋垂直領域應用,深入挖掘、分析、篩選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場景需求,確定場景突破的優先級順序,先行先試模型的構建、訓練、優化與應用,加強模型對“透明海洋”大科學計劃等重大海洋工程、項目的支撐作用。打造一批特色應用標桿,重點圍繞海洋精準預測預報、船岸一體化建設、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篩選、智能船舶設計、海洋生態治理、海洋環境數據協同共享等領域,打造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示范性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服務和應用解決方案,構建典型示范應用場景。
到2026年,青島將形成一攬子應用場景清單,建設一個應用場景庫,并聚焦海洋科研和海洋產業重點領域,打造6個特色應用標桿,形成30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服務和應用解決方案。
實施產業生態塑造行動
建設產業生態優化地
據初步統計,包括青島研發的“瀚海星云”“問海”大模型在內,目前國內正式發布或報道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僅有10余個。一方面,這說明了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建設才剛剛起步;另一方面,也從側面說明這件事具有相當高的門檻,需要資金、平臺等各方面支持。因此,青島要積極實施產業生態塑造行動,建設產業生態優化地。
強化資本供給支撐。對符合條件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重點項目的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專項債券的支撐作用。同時,創新投融資方式,用足用好已設立海洋產業基金,研究設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基金,吸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資本市場融資等社會資本參與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發與應用,以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支持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關鍵領域發展。
大力優化發展環境。出臺產業規劃、配套政策及實施細則,引導市場主體、團隊、個人參與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統籌好各類企業服務平臺,強化對相關企業的多維服務。此外,加強對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相關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保護創新主體的合法權益,保障市場主體依法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加強產業交流合作。加強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開源生態體系建設,持續推動關鍵技術開源開放。強化與國內外頂級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舉辦海洋特色鮮明的人工智能產業論壇、峰會、創新創業大賽等重大活動,以開放心態吸引國內外創新資源要素參與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建設與發展。
孟慶勝表示,青島海洋經濟總量穩居全國前三,集聚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和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有責任、有能力來引領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建設和發展,同時,也迫切需要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來賦能海洋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壯大,不斷鞏固和擴大青島海洋發展的獨特優勢和領先地位。“我們將搶抓機遇、先行先試,充分發揮青島在海洋特色資源、算力、數據和應用場景等方面的優勢,打造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推動青島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走在全國前列、進入世界第一方陣。”孟慶勝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