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6月18日訊 今天下午,青島城運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邢昌友做客“民生在線”,圍繞“智慧互聯,全力打造市民美好出行新體驗”主題與網民在線交流。
民生觀察員:目前,青島已開通8條地鐵線路,城市公共交通進一步發展。請問,在促進公交與地鐵兩網融合方面,城運控股集團都做了哪些工作?
邢昌友:集團成立3年多來,依據《青島市公交線路優化導則》等相關標準,按照“減重復、增覆蓋、便接駁、提運速,推進微循環,豐富多樣化”原則,累計新開公交線路35條、調整公交線路198條,消除公交盲區133個,解決了281個小區出行難問題。集團注重以接駁互通的方式匹配公交+地鐵的兩網融合,持續降低常規地面公交與地鐵的強競爭關系,實現兩網間客流的雙向喂給。
通過新開線路來破解公交盲區并與地鐵銜接(如新開通653路連接何家社區至廟石地鐵站);通過停運調整公交線路減少兩網強競爭關系(如停運101路、109路等,截短218路等);通過增設站點來縮短公交站與地鐵站距離(如增設會展中心地鐵站、世博園地鐵站、枯桃地鐵站等);通過增加運力來加快人流密集站點乘客疏解(如在兩網換乘密集的臺東、青島站、海洋大學等車站加大運力投放、加快乘客疏解)等多種方式,不斷深化常規公交與地鐵的協同發展。
目前,常規公交與地鐵的銜接線路總數為248條,實現了主城區范圍內6條地鐵線、104座地鐵站點全覆蓋,兩網融合比例提升至81.5%,主城區的公交線網結構進一步優化。
此外,在配合地鐵2號線東延段、5號線、9號線、15號線施工的同時,集團還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相關線路的客運數據分析,綜合研判客流走廊變化和出行需求,提升兩網銜接的緊密度。圍繞“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集團今年計劃再優化公交線路30條,推行“公交+多場景”的出行模式,加強末端覆蓋,探索招呼停車、區域響應式網約公交等模式,擴大微循環線路布局,滿足市民個性化出行需求。
下一步,集團將圍繞四項工作重點推進:一是加快優化老城區公交線網,逐步調整公交資源向北部城區(主要是城陽區)的投放,織密北部城區公交線網,加強與地鐵線網的銜接。二是推進微循環和“響應式公交”線路的發展,更加適應老城區的狹窄路況和新建小區的客流需求,實現小區與公交地鐵站點的便捷接駁,滿足市民“最后500米出行”的需要。三是合理匹配線路車型,通過運量與運力的均衡,讓車廂滿載率更加趨于合理。四是科學統籌公交運力資源,按照“穩高峰、降平峰”原則,推行通勤時段運行的高峰線路,最大限度減少低效里程,精準提升車輛使用效率和運營管理水平。